[发明专利]全自动二次供水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96110158.X | 申请日: | 1996-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19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02 |
| 发明(设计)人: | 黄云龙;朱钢平;周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钢平 |
| 主分类号: | E03B11/06 | 分类号: | E03B11/06;E03B11/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30008 江西省南昌市叠山路2***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二次 供水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城镇高楼供水的全自动二次供水系统。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镇水资源较紧张,普遍存在供水管网压力偏低以及管网承压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许多自来水用户必须建设二次供水设施。
二次供水的主要技术环节有:
1.储水加压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58号令《城市供水条例》第21条关于“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的规定,二次供水系统必须先储水而后加压。目前许多二次供水系统采用建造楼底储水池的方法以储水加压。
2.保持水压
目前许多二次供水系统采用增设气压罐或楼顶水箱等方法以保持水压。
上述方法占地面积较大、成本昂贵、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尤其对于老楼房,实施难度更大。
为减免保持水压的气压罐或楼顶水箱,解决老楼房二次供水难题,有的二次供水系统采用某种控制方式实现供水。其控制方式有:
1.人工控制法
即在用水期间由人工操作水泵,确保供水。此法需专人执守,自动化程度低。
2.压力控制法
即测量系统输出管道(连至用户水咀)的水压:当用户开始用水时其值低于压力下限,系统自动开泵;而当用户不用水时其值高于压力上限,系统自动停泵。
但只要水泵一运转,管道水压就会立即回升,且用水量越小,其值便越接近不用水时的值;另一方面,在水泵刚启动,尤其是因小用水量引起启动时,测量点的压力往往就更接近甚至等于不用水时的值。为此如何适当地设置压力上限以准确区别用水与否,即为本方法的难点。事实上,对所设置的任何压力上限值,即便选用高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高稳定度的压力测量元件,辅以反复调试、经常维护,误关泵以致频繁开泵的现象也在所难免。
又因为系统输出管道一般均难以完好密封,高压水一旦稍有微漏,压力便会急剧下降,也会造成频繁开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最佳地解决上述技术环节的全自动二次供水系统。其技术解决方案是:以“高楼供水无负压储水罐”(ZL95225650.9)取代楼底储水池储水以便加压,采用水流和压力控制法,或水流和液位控制法而减免气压罐和楼顶水箱。
本发明所采用的“压力信号或液位信号控制开泵、水流信号控制停泵”的控制思想,从根本上克服了上述压力控制法的致命缺点;而增设的缓冲容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管道泄漏降压而开泵的次数。
该系统的优点是: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动作灵敏、耗能低,易于调试、便于安装维护,且价格低、体积小、无二次污染。
具体地说,该全自动二次供水系统由电气控制箱、空气流通阀、储水罐、上液位开关、下液位开关、开泵控制器、用户水咀、止回阀、关泵控制器、水泵组成。
储水罐与空气流通阀组合成“高楼供水无负压储水罐”。
在储水罐上所设的上液位开关和下液位开关,用以获得储水罐内的水位信号。当储水罐内水位不超过上液位开关时,发出不能开泵的信号,以保证每次开泵时水泵运行可以有足够长的时间。当储水罐内水位低于下液位开关时,发出停泵的信号,以避免水泵空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开泵控制器是一种能发出用户开始用水的信号、并具有缓冲容器作用的装置。当用户拧开水咀用水时,开泵控制器内所储备的压力水随之减少而发出开泵信号。
止回阀的作用是,当供水管网有足够压力时,供水管网内的水源可以直接通过止回阀至用户水咀,而不会自动开泵;另一方面,止回阀能防止水倒流,杜绝开泵控制器内水的流失,减少开泵次数。从而节约电能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关泵控制器有两个的功能:是普通止回阀的功能,在本发明中它与上述止回阀具有同样的作用。是电信号功能,它能发出管道中有无水流的信号。当用户停止用水时,它迅速发出信号,控制停泵。
电气控制箱是本发明的控制中心,它采集上、下两只液位开关、开泵控制器、关泵控制器发出的信号,控制水泵开启和停止。
开泵的控制条件是:储水罐内的水位高于上液位开关,并且开泵控制器发出了开泵信号。
停泵的控制条件是:关泵控制器发出了关泵信号,或储水罐内水位低于下液位开关。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为本发明采用水流和液位控制法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水流和压力控制法的安装示意图;
下面接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为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钢平,未经朱钢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01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页岩生产水泥的工艺及配方
- 下一篇:波型节能壶(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