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胶合式复合材质鞋底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09641.1 | 申请日: | 1996-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75502A | 公开(公告)日: | 1998-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耀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耀坤 |
主分类号: | B29D31/515 | 分类号: | B29D31/51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合 复合 材质 鞋底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胶合式复合材质鞋底的制造方法。
鞋底(通称大底)之材质应用日新月异,尤其鞋底耐磨性之功能要求与人体舒适性之要求有所矛盾,故复合式材质之鞋底为现今主流之事实已不容置疑。一般是以耐磨性材质为下垫体(如橡胶),而从适合人体接触之材质,如PU(聚氨酯发泡体)为上垫体,复合而成以满足需求,然以目前的制造方法而言,由于上、下垫体材质性能不同,使用一段时间后,易于脱胶分离,使其复合制程效果未达理想。
请参照图1、及图2A至图2F,是习用复合材质鞋底制法流程图及其图示,首先将下垫体10之顶面刨粗,再以胶30涂布于其表面,复贴上垫体20在下垫体顶面,此时由于接触面积增加,可提升复贴接合力;再利用裁刀40裁切复合体后成为复合材质鞋底50成品。
易言之,习用是以贴合方式,达成上、下垫体20、30接合之效果,但贴合所用的胶30极易随着时间与外在环境改变后,效果直线下降,直接反应是出现上、下垫体20、30彼此脱离现象。缘此,遂激发发明人对此一问题之重视。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胶合式复合材质鞋底的制造方法,利用介质作为鞋底两种不同材质的结合层,形成架桥功能,使得该两种材质融固成形后形成牢不可分的复合材质鞋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免胶合式复合材质鞋底的制造方法,其步骤是先将介质平整展开固定于下垫体成型模具之上模底面,再将下垫体置入下垫体成型模具之下模内,然后结合下垫体成型模具并对之加热,将下垫体与介质紧密结合;
将下垫体与介质之复合物取出后,随即置入复合成型模具之下模内,而后倾覆上垫体融液于复合成型模具之下模内,盖合复合成型模具之上模,使复合成型模具结合成整体,再对之加热,使上垫体发泡成型且与介质及上垫体紧密结合,经由裁刀裁切后成为复合材质鞋底成品。
所述的免胶合式复合材质鞋底的制造方法,其中为提高上下垫体接合力,介质可为一织物,由于织物具有织物纤维,而织物纤维经由彼此交叉间隙可形成织物毛细孔,在下垫体受热熔融后将因织物毛细孔之毛细作用而上升,最后凝固而与织物紧密接合;
又为减少织物介质之毛细作用,可在一织物上层预先覆盖一不透气薄膜,由于不透气薄膜可阻隔一定程度之毛细作用,另一方面在整体受热后,不透气薄膜亦将溶融而与织物结合,待上垫体成型时将可发挥架桥功能,令上、下垫体接合紧密;
该介质亦可单以不透气薄膜实施,在第一次下垫体成型模具加热时使其与下垫体融合,又在第二次复合成型模具加热时与上垫体融合,故亦可发挥架桥功能,令上、下垫体接合紧密。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
1、本发明是用介质作下垫与上垫体之结合层,以收架桥附合之功能,摒除传统制造方法须磨粗鞋底接合面再上胶之不必要动作所造成之工时浪费、成本浪费及影响生产速度。
2、该复合材质鞋底为利润微薄之产品,而传统制造方法因其动作繁杂,故投资自动化系统之设备与成本难以令投资人忍受;而本发明因制造程序简单,故可配合自动化系统设备,以提高产能与快速回收成本。
3、本发明是于鞋底融熔凝固过程中,收其附着之效,比之习用的上胶方式,自然能得出最佳之复合效果。
4、本发明之制法除可应用于鞋底外,亦可应用于其他复合材质之复合体(如座垫、踏垫)。
综上所陈,本发明之制造方法,可快速且有效将两不同胶质性材质作一融合凝结,并可节省其制程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为能了解本发明之技术手段与特征,兹配合图式详加说明如下:
图1为习用复合材质鞋底制法流程图。
图2A至图2G为习用复合材质鞋底制法流程图示。
图3为本发明之流程图。
图4A至图4H为本发明之流程图示。
图5A至图5C为本发明织物介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之介质制法流程图。
图7A及图7B为本发明之介质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3及图4A至图4H,是本发明之流程图及其图示,首先将介质60平整张开固定于下垫体成型模具之上模71底面,再将下垫体10置入下垫体成型模具之下模72内容空间,然后结合下垫体成型模具70并对之加热,此时下垫体10由于受热成熔融状态,可与介质60紧密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耀坤,未经刘耀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96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黑白胶卷明室增感药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舒筋活血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