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车体上部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109372.2 | 申请日: | 1996-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20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0-24 |
| 发明(设计)人: | 式町和友;菅本辰也;加藤久贵;松山成秀;权藤宪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25/06 | 分类号: | B62D25/06;B60R13/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申贤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体 上部 碰撞 能量 吸收 装置 | ||
1.一种汽车车体上部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上述的汽车带有一个沿纵向延伸并由一个外板(30,128)和一个内板(32,130)在它们各自的凸缘上连接起来而构成一个封闭结构的结构件(20,126),上述内板(32,130)位于外板(30,128)之内侧且与其相隔第一间距,和一个位于内板(32,130)之内侧且与其相隔第二间距的树脂内装饰件(24),上述碰撞能量吸收装置被形成以能够吸收从上述内装饰件向外施加的碰撞能量,其特征在于:
一个厚度小于上述外板(30,128)和内板(32,130)金属的能量吸收板(22,62,72,82,102,122),该能量吸收板(22,62,72,82,102,122)位于上述的第二间距之内,且与上述内板(32,130)相隔一个第三间距(D),并沿纵向延伸预定的长度而固定到上述结构件(20,126)的凸缘上,
设置在上述第二间距内用来补偿上述能量吸收板的至少一个纵向端部(40,63,73,83,103,123A,143A,153A)上能量吸收不足的能量补偿机构(28,64,74,76,77,84,92,104,110,124,144,146,154,156)。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汽车车体上部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能量补偿机构含有设置在上述的沿上述能量吸收板(22,72)的纵向的延伸的内装饰件(24)上的能量吸收器(26,76)。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汽车车体上部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能量补偿机构还含有与上述能量吸收板(22)和上述能量吸收器(26)分开设置的第二能量吸收器(28),该第二能量吸收器的位置邻近于上述能量吸收板(22)和上述能量吸收器(26)的上述端部(40)。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汽车车体上部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能量吸收器(26)和上述的第二能量吸收器(28)是用树脂例如树脂网格或尿烷泡沫制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汽车车体上部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能量吸收器(26)位于上述的能量吸收板(22,62,82,102)的端部(40,63,83,103)附近,而且,上述的能量补偿机构还含有一种设置在上述能量吸收板(22,62,82,102)的上述端部(40,63,83,103)的加强结构(64,84,92,104)。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汽车车体上部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加强结构(64,84)是一条从上述能量吸收板的上述端部向外或向内凸起的凸边。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汽车车体上部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加强结构(92)是一个厚度大于上述能量吸收板(22)的厚度的加强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5的汽车车体上部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加强结构(104)是一个硬化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2的汽车车体上部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能量补偿机构含有一个设置在上述能量吸收板(72)的上述端部(73)并向上述内板(32)倾斜的斜面(74)和一个设置在上述能量吸收器(76)上并沿上述能量吸收板(72)的上述斜面(74)延伸的斜面(77)。
10.根据权利要求2的汽车车体上部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能量补偿机构(110)还含有一个与上述能量吸收板(22)和上述能量吸收器(26)分开设置并与上述能量吸收板(22)的上述端部(40)和上述内板(32)相连接的金属板件(112)。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汽车车体上部的碰撞能量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能量补偿机构含有第二能量补偿机构(123C,125C,146,156)和一个金属的第二能量吸收板(124,144,154),该金属板的截面形状和厚度与上述的能量吸收板(122,142,152)大致相同,上述的第二能量吸收板(124,144,154)通过上述的第二补偿机构(123C,125C,146,156)沿上述能量吸收板(122,142,152)的纵向设置,上述的第二补偿机构也可补偿上述第二能量吸收板(124,144,154)端部(125C,145C,155C)的能量吸收不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93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稻插秧机
- 下一篇:一种非调和型口腔粘接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