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枪机压气制退式自动枪无效
| 申请号: | 96108763.3 | 申请日: | 1996-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99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12 | 
| 发明(设计)人: | 潘登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登 | 
| 主分类号: | F41C7/02 | 分类号: | F41C7/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枪机 压气 制退式 自动 | ||
本发明涉及轻武器——自动枪械领域。顾名思义,它是一种枪机后坐式武器的改进。
自由枪机式,又称枪机自由后坐式自动原理,发射时只靠枪机的质量及复进簧力关闭弹膛,并在弹底压力作用下使枪机完成自动循环动作。这种自动方式的武器最突出的优点就是结构特别简单,但纯惯性闭锁方式决定了枪机质量及其撞击力较大,对发射大威力枪弹的武器尤其如此。所以,只适用发射较小威力手枪弹的缺陷是致命的。中国七七式手枪和八五式轻冲即采用此自动方式。
中国92114243.9专利申请曾提出采用气枪压气原理延迟枪机开锁时机,但由于将气枪压气机构整体移植,所以其结构复杂,不能保证可靠性,且操作不便。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两种利用压缩空气反作用力延迟开锁时机的枪机压气制退式自动枪,它能使闭而不锁的惯性枪机有效可靠地发射大威力枪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方案实现的:一、将枪机改为前部直径大,尾部直径较小的“工”型连体活塞式结构,使之与固定于机匣内的复进簧导管前端之间形成环状气室;二、“工”型连体活塞固定于机匣后端,杯形枪机套于小活塞上,二者之间形成环状气室。枪机利用后坐时压气的反作用力延迟开锁时机,以闭而不锁的方式有效可靠地发射大威力枪弹。
本发明与现有枪机后坐式武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枪机后坐压缩气室内的空气,其反作用力使之延迟开锁时机,所以具有半自由枪机以较小质量发射大威力枪弹的优点;由于枪机压气制退还是对弹膛闭而不锁的结构,所以保持了自由枪机结构特别简单的优势,有助于减轻枪重;由于没有任何中间闭锁约束零部件,特别是气体制退式原理的导气装置,所以不仅最大限度简化了半自由枪机式武器结构,而且消除后者导气孔靠近弹膛所带来的弊病,且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由于压缩气体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所以解决了半自由枪机式武器各机构在恶劣条件不能可靠工作的问题,以适应现代战场环境;由于枪机质量减小,其撞击随之减小,所以进一步提高了射击精度和机动性,有利于提高步(机)枪的综合性能,满足战技要求;由于结构特别简单,最大限度的简化了步机枪结构,所以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大规模生产,这在平时或战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图2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两种结构有所不同的突击步枪剖面图,下列是其细节及工作情况。
实施例之一:该枪包括:枪管(1)、机匣(2)、枪机(3)、复进簧(5)、枪托(6)、发射机(7)、握把(8)、弹匣(9)等主要部分。圆筒形机匣(2)是容纳和连结自动机各机构基础部件,用无缝钢管或铝合金制成,枪管(1)压制固定于机匣(1)前端。枪机(3)为自动机的核心,前端面有弹底窝及固定于中央的击针,右上方有抽壳钩及其轴(未绘出);其后部有连成一体“工”型连体活塞(4),小活塞(4a)装于复进簧导管(10)前端,其表面有若干闭气环。枪机(3)及活塞(4)与机匣(1)之间形成环状气室(11)。压缩式复进簧(5)装于其导管(10)中,导管(10)则以销子固定机匣(2)内。该枪其它结构与现有武器基本相同,所以这里不再详述。
实施例之二:该枪组成及结构与前者基本相近。这支枪与前者的不同之处是枪机(3)和“工”型活塞(4)分离为两个部件,枪机(3)呈杯形,“工”型连体活动塞(4)则固定于机匣(1)内,且小活塞(4)装于枪机(3)后端,其表面也有若干闭气环。压缩式复进簧(5)装于枪机(3)内,即小活塞(4a)前端。
本发明击发后,弹底压力很快就克服了枪机(3)重量惯性和复进簧力,使枪机(3)后坐压缩气室(11)内的空气,由于气室(11)已封闭,压气不能排出,其反作用力迫使枪机(3)只能以很小速度位移,开锁时机因此延迟。当枪机(3)后坐至小活塞(4a)完全进入枪机(3)内或导管(10)中时,即获得弹底压活塞(4)、枪机(3)及机匣(1)之间为环状气室(11)。力及压缩气体的加速开锁将弹壳抽出弹膛,同时从排气槽(未绘出)排出压气。此后,枪机继续后坐,并抛出弹壳直至后坐到位。若为连发,枪机(3)后坐到位后立即在复进簧(5)伸张力作用下复进,小活塞(4a)将空气压人气室(11),并封闭之,与此同时,枪机(3)推弹人膛击发,从而完成一系列自动循环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登,未经潘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87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