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旋转电机的一种槽楔压紧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108110.4 | 申请日: | 1996-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93C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 发明(设计)人: | A·胡伯;A·凯希;A·科普;R·旋皮尔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3/487 | 分类号: | H02K3/487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天正,萧掬昌 |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旋转 电机 一种 压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电机铁心的槽中插入导线棒的槽楔压紧装置,其中槽楔由第一个在上部的棱形体和第二个在下部的棱形体组成,在上部的棱形体的下部有一个倾斜面,在下部的棱形体有一个面对上部棱形体的上表面,它与上部棱形体下表面以相同倾斜度平行。这一个顶头作用在第二棱形体的一个端面上并且与动力装置相连接。
背景技术
一种这样的槽楔压紧装置已由例如CH525 581所公开。
在通过导线的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下,气隙中有交变力作用在电机槽中安放的导线棒或线圈上。因此这些导体必须无间隙地固定在槽中,这可通过机械预应力以楔紧的方式实现。作用的交变力有可能使松动的导线棒或线圈产生固有谐振。因此线圈或导线棒在槽中即使有极小活动的可能性,也可导致线圈或导线棒的绝缘受到损害。如果空隙而后增大的话,绝缘的破坏会迅速扩大。基于这种原因,导线棒或线圈在槽中的侧面与高度必须安装得很牢固从而交变力不致于使导线棒或线圈产生松动。此外通过槽楔施加到各导线棒或线圈上的力在电机整个内膛中应控制到大致一样。
借助在电机槽中的槽楔固定导线棒或线圈的装置是众所周知的,大多数这类装置是通过安装均衡条和梯形或燕尾形的楔子把导线棒或线圈压至槽底。
一种固定梯形或燕形楔子的装置已在本文开始所述的CH525581中所公开。此处,用一个顶头压到下部的一个楔子的端面并且把该楔子压到均衡条和上部的一个支承在电机叠片组中的凹口处的楔子之间。上面提及的顶头同一个压力气缸连在一起,这个压力气缸在压入楔子过程中借助凸头支撑在电机定子的径向通风道中。
不利的是,采用这种固定梯形或燕尾形楔子的装置时,楔子在电机的轴向会产生所不希望的移动。
此外,一台旋转电机的定子叠片组中,径向冷却通道不是在整个电机的长度上与梯形或燕尾形楔子以相等距离安排的。所以安装在压力气缸上、距离可移动的凸块必须按冷却通道与楔子之间的不同距离调整。
将凸块送进定子叠片组的径向冷却通道并且在随后的楔入过程中,给定子叠片组的部分叠片施加压力,组成定子叠片组的各铁片之间的绝缘会遭到机械损伤。这种机械损伤将使运转过程中出现的涡流导致叠片组的电气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对本文开始所述的那种旋转电机槽中的槽楔部件的压紧装置(后面称为楔入装置)作下述进一步改进,在压入过程中,楔入装置不支承在定子叠片组上,并且槽楔嵌入叠片组槽中,只固定在其轴向位置,在电机纵向不产生移动。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所述动力装置安装在一个用凸块卡住与第一棱形体接触的夹紧卡具中从而实现这个任务。
通过采用楔入装置的独特结构,在对定子叠片组无楔入装置力的作用的条件下,槽楔在电机的整个内膛中得以均衡固定。槽楔楔嵌在电机轴向的位置上,当通过槽楔的楔入对导线棒或线圈绝缘产生的力选择在大于电机运转时包括一个针对绕组部件老化的附加力在内的振动力,那么,这样的楔入是特别有利的。
此外,本发明的优点还在于,楔入装置的结构高度是这样设计的,以致于它可以插入和通过一个旋转电机的定子叠片组和转子铁芯之间的气隙。
由此还可以在定期停机检修时使用该楔入装置,此时该机的转子了仍可留在定子中。该装置在一种名叫在线电机的再楔紧方法中由于经济效益很高而表现尤其出色,因为省掉了拆卸转子所耗费的时间。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这些附图是:
图1楔入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2固定在机架上的楔入装置顶视图,
图3根据图2,沿剖面线III-III的楔入装置的横截面图;
图4根据图2沿剖面线IV-IV的楔入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5一个槽楔部件上部的一个棱形体的侧视图;
图6槽楔部件上部棱形体的顶视图;
图7槽楔部件下部的一个棱形体的侧视图;
图8一种涡轮发电机气隙中借助缆线拉力活动的楔入装置的前视图;
图9固定在电机通风器上两个支架之一的前视图。
它们仅示出了为理解本发明所需要的主要零部件。该装置中没有示出的部分例如有与安装在电机外部的图形显示器相连接的视频设备电缆。此外,也没有示出与一台动力装置或一个往复直线运动机构的高压管道连接。
实施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未经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81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流体处理纱线的装置
- 下一篇:改进的色度键控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