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磺胺-6-甲氧嘧啶一水合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6106799.3 申请日: 1996-07-16
公开(公告)号: CN1054127C 公开(公告)日: 2000-07-05
发明(设计)人: 何伍;秦红;廖宏标;候运河;郭书铭;李建阁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南阳益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C07D239/47 分类号: C07D239/47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22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磺胺 嘧啶 水合物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制备磺胺-6-甲氧嘧啶一水合物(制菌磺一水合物,即式I化合物)的新方法。

磺胺类药物用于临床已有60多年,是首先治疗全身性细菌感染的化学合成药。虽然近年来抗生素不断发展,但磺胺类药因其具有抗菌谱广,疗效确切,性状稳定,便于储存和运输,可口服,使用方便,生产时不消耗粮食,价格低廉等优点,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然被广泛地用于临床,一直是医药工作者研究的一个焦点。

磺胺-6-甲氧嘧啶为长效磺胺类药物,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脑膜炎球菌等的感染,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使用其无水物。近年来,日本学者Takayama,Kozo等的研究(见Chem.Pharm.Bull.1978,26(1),96-100;1969,17,499:1977,25,3125)表明,磺胺-6-甲氧嘧啶一水合物较其无水物有更好的晶型、溶解性及低毒性,因此用其一水合物制成的药剂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在日本,已经用其一水合物代替其无水物用于临床。(见日本药局方,第十二改正版)

关于磺胺-6-甲氧嘧啶一水合物的制备方法,仅在Chem.Pharm.Bull.1978,26(1),96-100中报道是用丙酮/水溶剂系统重结晶而来,却未描述具体的结晶条件和溶剂比。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磺胺-6-甲氧嘧啶一水合物的新的制备方法,本方法所用溶剂价廉易得,结晶条件温和,适于工业生产。所得产品纯度高,晶型好。

本发明是以磺胺-6-甲氧嘧啶无水物为原料,用水/水溶性溶剂系统溶解原料,需要时用稀碱水溶液调pH至7-11,然后析晶,过滤溶液中析出的晶体,干燥,得磺胺-6-甲氧嘧啶一水合物。其中磺胺-6-甲氧嘧啶∶水∶水溶性溶剂的重量(g)/体积(ml)比为1∶2-1 2∶1-5,优选1∶6-9∶2.5-4.5。

水溶性溶剂是指醇类,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等;酮类,如丙酮,优选丙酮。

溶解磺-6-甲氧嘧啶时,可在室温下进行,也可加热,加热温度为室温-回流温度,加热时间视溶解状况而定,以全溶为准,一般为10分钟-2小时。

为了促进镕解,可在溶解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碱水溶液,以使原料快速溶解,并得出较好的结晶。

所用碱是指碱金属的氢氧化物,如NaOH,KOH等;碱金属的碳酸盐,如碳酸钠;碱金属的碳酸氢盐,如碳酸氢钠;胺类,如氨水,优选稀氨水,稀氨水是指浓氨水加水稀释1-6倍所得的氨水溶液。

碱液的用量视溶液的pH值及碱液的浓度来定,加碱液调pH至7-11,优选调pH至8-9。如以将浓氨水稀释4倍的稀氨水调溶液的pH值时,用量一般与磺胺-6-甲氧嘧啶之比(w/v)为1∶0.5-5。

冷却析晶时,可将溶液在室温静置析晶,也可在冰箱中冷却析晶。

本发明提供的磺胺-6-甲氧嘧啶一水合物的制备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常见易得,价廉的溶剂,操作简便,适于工业生产。所得产品为针状结晶,纯度高,晶型好,完全符合日本药局方标准,产品目前适于出口,并为磺胺-6-甲氧嘧啶一水合物将来在中国用于临床提供了有利条件。

本发明由下列实施例可进一步说明,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

将10g磺胺-6-甲氧嘧啶加入由80ml水与40ml丙酮组成的溶剂系统中,加热回流,并加入15ml稀氨水溶液,使溶液的pH值为8。继续加热回流1小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析出针状结晶,过滤,使结晶自然干燥过夜,得8.8g无色针晶。鉴定:m.p.204-206℃。IR(KBr)ν/cm-1 3560,3400,3350,3150,1615,1600,1500,1490,1200,1150。与磺胺-6-甲氧嘧啶的红外光谱相比,多出3560的水吸收峰。干燥失重:(105℃,干燥4小时)6.40%    实施例2.

取13g磺胺-6-甲氧嘧啶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60ml水,再加入20ml丙酮,加热至回流,缓慢加入稀氨水(由浓氨水稀释4倍而得)24ml至pH为9。继续加热回流直至固体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然后置于冰箱中过夜。过滤,将所得无色针晶风干十天,称重,为10.05g。m.p.204-206℃。干燥失重:6.45%实施例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南阳益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南阳益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6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