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取代的8-氯喹啉转化为取代的8-羟基喹啉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6106662.8 | 申请日: | 1996-05-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80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20 |
| 发明(设计)人: | R·S·马默;H·L·斯特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国氰胺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215/26 | 分类号: | C07D215/2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文青 |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取代 氯喹 转化 羟基 喹啉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在铜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取代的8-氯喹啉转化为取代的8-羟基喹啉的方法。该方法的产物,化合物8-羟基-3-甲氧基甲基喹啉是咪唑啉酮除草剂Ⅰ的前体。
本发明是如下所示的制备取代的8-羟基喹啉的加压反应器方法:
其中R是C1-C4的烷基、羟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或二-C1-C4烷基氨基-C1-C4烷基。
优选的是,通过上述反应使8-氯-3-甲氧基甲基喹啉转化为8-羟基-3-甲氧基甲基喹啉,其中所述的铜催化剂是1摩尔%的有机铜络合物,它从硫酸铜和8-羟基-3-甲氧基甲基喹啉反应制得,碱性水溶液是5当量的2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其中反应在160℃下搅拌17-24小时。
另一种方案是,其中催化剂是5摩尔%的硫酸铜,碱性水溶液是5当量2重量%-4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在160℃下搅拌17-22小时。
根据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化合物8-羟基-3-甲氧基甲基喹啉是合成咪唑啉酮除草剂Ⅰ的中间体:
参见W.F.Reiker和W.A.Daniels在美国专利4,816,588(1989)"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yridine-2,3-dicarboxylic Acids"和Marinus Los在美国专利4,798,619(1989)"2-(2-Imidazolin-2-yl)pyridines and-quinolines andUse of Said Comounds as Herbicidal Agents"等文献。
下列实施例阐述了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向600毫升搅拌着的Parr加压反应器的钽套筒中放入4.15g8-氯-3-甲氧基甲基喹啉(20毫摩尔)、8.0g 5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00毫摩尔)和250毫克硫酸铜五水合物(1.0毫摩尔,5摩尔%)在95毫升水中的溶液。氢氧化钠的浓度为4重量%。将系统密封,升温到160℃,保持21.5小时。冷却的溶液用硅藻土过滤,用两份20毫升甲苯萃取,然后水层用硫酸调节到pH3-4,最后用氢氧化铵调节到pH7。混合物用两份5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旋转蒸发有机层得到2.39g(63%得率)粗制的8-羟基-3-甲氧基甲基喹啉的黄绿色固体。粗产品用两份500毫升沸水处理,留下一些不溶物。分离得到纯的8-羟基-3-甲氧基甲基喹啉长丝状黄色针晶。过滤干燥后,得到1.83g(48%得率)。
实施例2
除了使用195毫升水外,其它重复实施例1反应的相同方法,这样氢氧化钠的浓度为2重量%。用相似的纯化方法得到2.56g(68%得率)粗制的8-羟基-3-甲氧基甲基喹啉。用热水重结晶得到1.92g(51%得率)纯物质。
实施例3
在更大规模用改进的纯化方法重复实施例1。在1加仑#316不锈钢的搅拌着的Parr加压反应器中放入31.1g 8-氯-3-甲氧基甲基喹啉(150毫摩尔)、60g50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750毫摩尔)和1.87克硫酸铜五水合物(7.5毫摩尔,5摩尔%)在1460毫升水中的溶液。密封该系统,升温到160℃,保持17小时。冷却的溶液用硅藻土过滤,然后用冰浴彻底冷却。用50毫升浓盐酸将pH调节到4,然后用约5毫升氢氧化铵调节到pH8。滤出所得的沉淀物,并用水洗涤。在60℃真空烘箱内干燥过夜后,得到19.64g灰绿色粉末状的粗制8-羟基-3-甲氧基甲基喹啉(69%得率)。滤液用三份250毫升乙酸乙酯萃取。旋转蒸发有机层得到4.10g暗绿色油状的粗产品(14%得率,这样总的粗产品得率为83%)。该油状物用热水重结晶得1.24g黄绿色针晶状的纯产物。
实施例4
使1当量硫酸铜五水合物与2当量8-羟基-3-甲氧基甲基喹啉在过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反应制得8-羟基-3-甲氧基甲基喹啉的铜络合物。滤出绿色粉末状沉淀,用水洗涤,干燥到恒重。重复实施例3的反应,用1.5摩尔%的8-羟基-3-甲氧基甲基喹啉的铜络合物代替1摩尔%的硫酸铜。用相似的纯化方法得到80%得率的第一批产品,另外得到11%第二批产品,这样总得率为9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国氰胺公司,未经美国氰胺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66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