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心挖井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6106562.1 | 申请日: | 1996-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05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1-14 |
| 发明(设计)人: | 田宜鑫;谢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心 基础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的一种基础形式,以及该基础形式的施工方法。它适用于无水、或微量渗水的黄土、砂粘土以及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其它土壤。
在桥梁建造中,无论是从施工难度或工程造价来判断,基础工程均占有极其重要位置。而基础类型的选用又是根据桥梁的不同受力要求,不同的地基类别、以及施工场地、施工机具条件等决定的。
审查员在第1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引用了对比文献1)JP特开平4-52315,其公开了一种“中空桩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实施难度很大,难以保证空心桩的质量。为了要做成空心桩就必须设内模,内模与钢筋笼绑扎固定位置后,才能一起吊入桩孔中。如何能保证几十米长的钢筋笼在吊入孔的过程中,内模与钢筋笼间不变形,不错位,不断裂,如发生这些情况有什么方法进行检查,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否则对灌注混凝土会带来什么影响?
内模要设网眼,其作用是在灌注混凝土时将该部分的泥浆挤出去,同时又不让混凝土的水泥浆透过。能否做得到,有无试验依据?
灌注混凝土的内模必须要有一定刚度,才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产生的压力(对长的桩来说这个压力很大。因此在一般施工中都用钢模或木模,还要用箍和肋加强。这样长大又刚劲的骨架,在吊入桩孔过程中能否经受得住吊装的弯折?该发明提出内模材料用树脂和纸制,同样有无试验依据,其可靠程度怎样?
最重要的是能否保证中空桩的混凝土质量:1)泥浆能否从内模的网眼中排干净,排不干净就可能成为泥浆混凝土。混凝土中的水泥浆会否从内模网眼中流走一些,这样就会改变混凝土的水泥配合比。这两者无疑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降低混凝土的强度。2)待中空桩底板混凝土灌注完后,再将导管插入钢筋笼灌注桩身混凝土。如何能使这两次灌注的混凝土连接成整体。按常规施工,要将一个整体构件分成两次浇灌混凝土时,必须在先施工的混凝土面上加接头短钢筋,并要将其表面凿毛洗净,然后才可以在其上面继续浇灌第二次混凝土。亦只有这样才能使两次灌注的混凝土连接成整体。对于有几十米深的中空桩来说这当然是办不到的。尤其是桩内还盛满泥浆。因此按该发明提供的两次混凝土的灌注方法,其接触处只能是一个没有连接的接触面,也可以说浇灌出来的是一根在此处分开的断桩。这样的工程质量当然是不安全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结合桥梁地基土性质适宜的情况下,提供一种新型的基础结构形式及其施工方法,这种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操作方便、工程进度快、用料省、造价低和基础受力条件好等特点,同时基础的施工质量亦容易得到保证。
本发明空心挖井基础的施工方法是:施工时先在地基中按基础外轮廓尺寸挖基坑,然后灌注基础底板,再依次灌注井壁,在井孔内回填土后灌注顶板。至此,一个空心挖井基础的施工即全部完成,紧接着在其上面修建桥墩。
本发明空心挖井基础结构是:地基下有一基坑,在基坑的底层有基础底板,在底板侧壁有井壁,在井壁上有顶板,井部中间为空腔,所述的基坑可以为圆形、矩形或其它类似的形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用料少、造价低、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和工期短。
下面是本发明空心挖井基础与侯月铁路浍河特大桥桥墩基础的比较:
27号墩、高47.1米,单线圆形混凝土空心桥墩(设护面钢筋),梁部为32米预应力混凝土梁,地基为固结紧密的黄土,设计时曾选用挖孔灌注桩基础与空心挖井基础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空心挖井基础省圬土76米3,钢筋15581公斤,节约造价5万元,省26.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未经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65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电话的开闭装置
- 下一篇:豆豉姜注射液的制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