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力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6104181.1 申请日: 1996-04-03
公开(公告)号: CN1178869A 公开(公告)日: 1998-04-15
发明(设计)人: 丁邦华 申请(专利权)人: 丁邦华
主分类号: F03G3/00 分类号: F03G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41001***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冷力机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冷力机,其特征是在一中心轴支承的两侧平衡体,使其一侧减弱或增强重力,因而产生不平衡而引发运转,这就是重力浮力差冷力动力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简称冷力机)。

热力机问世近三个世纪以来,其赖以生存的能源,迄今将届山穷水尽的境地,而更严重的是使人类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就迫使人类寻求新的能源出路,但是,迄今世人尚未跳出热力学这个框子。

冷力(重力)在中国古代墨家学派曾有过研究,如墨子曾对“力”的定义为:“力者,形之奋发也。”重力是能使物体奋发的。如后来汉宫的侍偶,三国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重力做功的实例。不幸的是未被继续和深入,直到十八世纪以后,西方人在热力学方面连续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众所周知的外燃机、内燃机、热兵器相继问世,这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人类物质文明,但也同时给人类带来了灾难,除了人类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外,尚造成两次世界大战,而局部的大量杀伤的战争延续不断,怪不得本世纪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人类尚处在野蛮时期。”但我们今天从总体上看创造文明应视为人类的主流。

重力线(场)人们公认为是一种物质存在的特殊形式,需知:凡是物质的东西,都是可以变革的,它既有天然(自然)变革,这是依赖于各种条件的集合(巧合)和累积,如流星、雷电、地震等现象及台风、寒潮的形成和走向;又有人为的变革,这要取决于人们对该物质的认识程度和所掌握的技术手段,如石灰石,古人只用作垒墙铺路,后来中国人用来烧石灰,再后来西方人用来制作水泥,现在人们用来生产化纤,从脚踩的铺路石到身上穿的衣服,这是多么大的认识上的突破和技术手段的进步。还有象人工降雨等人为变革等。因此,可以认为属于物质属性存在的重力也决不是不可改变的,它可以人为的给以减弱,增强,偏移甚至对消,从而进行开发利用。

但是,重力开发利用有三难,因为重力虽然人们体察其普遍存在和巨大而身居四个自然力之一,但由于难予演示而不被人们深入认识,也就难予开发利用,这是第一难。大科学家牛顿曾就苹果落地对地球引力作过研究,又对日、月、地球、星辰等悬浮宇宙的力作过研究,但百思不解其力的来源,始积忧成疾,老年时竟求问神灵,终不得而离世。

在今人看来,地球自转的力主要来自于地球自身质量分布的不平衡,而各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力主要来自它们相对于太阳这个中心的不平衡。总之,物体受力不平衡是产生转动力矩的条件,是产生运动的依据。

重力开发第二难就难在它是巨大的全方位的单向力,这是难于开发连续做功的关键,但考察蒸气机的蒸气也是单一流向的力,不是通过汽瓣分别给汽门授汽使活塞依次往复运动带动连杆、曲轴,再加上惯性轮就解决了连续运转做功的难题。因此,同样是单向力的重力开发连续做功也是可能的。

重力迟迟得不到开发还有人为的思想障碍,这是第三难,也是最主要的,最大的一个难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能量守恒定律,这是禁固专家学者的戒律,迫使他们研究重点局限在寻求提高能量转换的效率上;其二是将一种初级能源(或装置)引发高级能源做功与热力学、机械学、电磁力学的永动机之不可能混为一谈,这使初学者不敢涉足,而学有所成者又无意涉足深入,这就是使这个领域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古往今来,这方面的事例是很多的:如引燃薪柴才能烧熟一餐饭,光靠引燃用的一根火柴的热能是不可能的,只有众多的薪柴连续不断的燃烧发出的热能才行。又如用雷管引爆火药炸弹,再用火药炸弹引爆原子弹,又用原子弹引爆中子弹,能量逐渐递增,其威力是雷管的亿万倍,这两个例子今天人们都知道分别计算各个物质所发出的能量,与其引发物质或装置要区分开。再如象水路运输比陆地运输又能大大节省动力是甚么原因呢?原因是水的摩擦阻力小,那么空气的摩擦阻力就更小。因此,电磁悬浮列车也就更能大大提高效率了。现在永磁列车又问世了,这就更促使人们思考,如何迅速开发重力这个能源做功,造福人类的问题。

1959年在欧洲一个博览会上,展示了一个磁悬浮钢球,震惊了世人,启迪了各国科学家,于是从60年代到90年代,日本率先研制电磁悬浮列车,德国继之,并都先后投入了试运行,我国也研制了示范电磁悬浮列车,迄至今年日本已制成永磁悬浮列车并投入运行。

至此,道理已很清楚,既然磁悬浮的力能使需数千仟瓦牵引的列车运行,为甚么不能用磁悬浮的理论研制动力机微功、发电呢?(当然水浮力有同样功效)这是一个新的技术领域,在21世纪必将逐渐演变为主能源,我国必须抓紧大力研究开发,绝不能再落后于西方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邦华,未经丁邦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4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