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制气门锁夹的方法及其所需的模具无效
申请号: | 96101688.4 | 申请日: | 1996-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359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21 |
发明(设计)人: | 俞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黎明 |
主分类号: | B21C23/14 | 分类号: | B21C23/14;B21C25/00 |
代理公司: | 舟山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康星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制 门锁 方法 及其 模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冷挤压来制造气门锁夹的方法及其所需的模具。
目前国内生产的大众、奥迪等汽车的发动机气门锁夹,因其几何尺寸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而难以国产化,一直依懒于进口。国外在生产此类气门锁夹时,均采用先将材料拉成型后再落料,并用精冲冲床打弯成型,然后经磨平面、热处理和抛光等工序的制造方法,这种制造方法,首先存在着只能用精冲冲床进行加工,不能用常规压力机进行生产,成本较高;其次,用此方法制得的气门锁夹,因其两边无法避免地会造成擦伤,使得鼓凸缺陷,在实际装配时接触面较小,而影响气门锁夹的精度。
中国专利ZL94246657.8公开了一种压制气门锁夹用的模具,由上架梁、下架梁及滑导柱组成模架,在上架梁上固定其上部为近半圆柱形的肩凸,下部为近圆柱形型芯的凸模,紧贴所述型芯一边设置有垂直于芯型所在凸模侧面的卸料杆道,自凸模上表面至下表面设置与卸料杆道垂直的滑杆道,通过卸料杆和滑杆在卸料杆道和滑杆道内的交合作用完成脱模过程,而在下架梁上与凸模相对应固定凹模和顶模装置。这种模具虽然一改国内过去采用切削工艺制造气门锁夹的历史,使得通过压制制得气门锁夹成了现实,然而这种模具结构复杂,制模较困难,使得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只能制造仅有一个肩凸的气门锁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普通压力机即可进行加工的制造气门锁夹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相对较低,而制得的气门锁夹两边无擦伤,在实际装配时实现大面积接触的可压制具有多个肩凸气门锁夹用的模具。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的:先将材料拉成型,经落料、打弯成形而制得胚料,然后将胚料放在模具内用压力机进行封闭整形后,再经车工艺废边并倒角、磨平面、热处理和抛光即可制成所需的气门锁夹。
本发明所需的模具是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的:由模架、顶杆、凹模和型芯等组成,所述的模架由上架梁和下架梁及至少有两根滚动导柱所组成,上架梁和下架梁之间通过滚动导柱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模的下部中心处设置有其内表面为上小下大呈圆台形的型腔,凹模套在顶杆的一端并且顶杆从所述的凹模上的型腔中心孔中通过,凹模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的上架梁相固定,在所述的下架梁上固定有其上端部至少有一个肩凸的型芯,所述的型芯的中心线与所述凹模上的型腔的中心线相重叠。
本发明采用普通压力机作用于模具,并通过顶杆挤压凹模内安放于型芯周围的胚料,使得凹模上的型腔和型芯的相互挤压成形,再经一系列后道工序处理而制得气门锁夹,较之现有技术,具有可用普通压力机即可加工,而模具结构简单,制作使用方便,制得的气门锁夹两边无擦伤,接触面大,精度较高,可制作多个肩凸气门锁夹等显著特点。
图一为本发明所需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详尽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由上架梁4、下架梁14及四根滚动导柱15组成模架。在所述的上架梁4上通过紧固件3安装有浮动模柄1,并在浮动模柄1的下方安装有弹簧2,所述的弹簧2穿过上架梁4与顶杆7相对,所述的顶杆7垂直地穿过上模垫块6,凹模9的下部中心处设置有内表面为上小下大呈圆台型的型腔,所述的凹模9套在顶杆7的一端,并且顶杆7从所述的凹模9上的型腔中心孔中通过,并在凹模9的外面套有凹模套圈8,所述的凹模套圈8和上模垫块6通过紧固件5固定于所述的上架梁4上。上端部至少有一肩凸的型芯10垂直装入型芯定位板11,所述的型芯定位板11垫上下模垫块12后,经紧固件13固定于下架梁14上,并且型芯10的中心线与所述凹模9上的型腔的中心线相重叠。
当上架梁4处于上止点时,凹模9与型芯10相分离,将预先经拉成型、落料和聚氨酯橡胶打弯模打弯成型的胚料包于所述的型芯10的周围,当上架梁4在机械的作用下,使得上架梁4及固定于所述上架梁4上的上模垫块6、凹模9及凹模定位板8沿滚动导柱15垂直向下运动,凹模9中的型腔套住包于所述型芯10周围的胚料,在同时向下运动的顶杆7的作用下,挤压胚料成形,然后在机械的作用下,上架梁4向上运动至上止点时,使得制得的气门锁夹连同型芯10随凹模9向上运动,型芯10脱离型芯定位板11,顶杆7同时受弹簧2的弹力作用下推压型芯10,使得型芯10连同制得的气门锁夹脱离凹模9,然后将制得的气门锁夹剥离型芯10,以完成脱模即可,如此周而复始。将脱模后的气门锁夹经车工艺废边并倒角、磨平面、抛光,经热处理渗碳淬火、回火后再经抛光,即制得气门锁夹的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黎明,未经俞黎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16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