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热水器安全监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101127.0 | 申请日: | 1996-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88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仁;倪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 |
| 代理公司: | 建设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丽岩 |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热水器 安全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水器安全监测装置。
家用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常因热交换器结露锈蚀或积尘、结炭等因素造成排烟不畅,对烟道式热水器也会由于烟道堵塞及倒风等原因造成类似情况。排烟故障使燃烧器脱离正常工况而排放出大量有毒气体CO。当烟道阻塞率超过25%即热交换器排烟面积减少1/4以上时,烟气中CO含量将急剧增加并可能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另一种类似情况是当管网中入户调压器或液化气的减压器发生故障而导致供气气源压力增大,超过正常供气上限,同样会使CO骤增而危及用户的人身安全。每年我国由于热水器排烟故障及供气超压原因造成用户中毒致死事件时有发生。现有燃气热水器一般只具备熄火保护安全装置,部分产品具备水过热及缺氧保护安全装置,对热水器排烟故障及供气超压尚无检测及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安全监测装置。避免热水器排烟故障及供气超压引起用户中毒事故,使燃气热水器更加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燃气热水器安全监测装置,是在热水器外壳上开一小孔,调整小孔的直径和位置,使阻止燃烧室烟气外逸的临界值P临<燃烧室静压力稳定值P静,在小孔处设置一个包括敏感元件的传感装置,自动对异常工况关闭燃气开关。
所述包括热敏元件的装置是热敏继电器。
热敏继电器与热水器原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电磁阀和热电偶相连。
所述包括热敏元件的装置是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与热水器原有显示及控制系统相连。
所述小孔可穿一节金属管。
本发明的原理:以家用燃气热水器为例,当主燃烧器3工作正常时,燃烧室2内的静压力稳定在一个值为P静,排烟正常时动压力为P动,在燃烧室2上部接近热交换器1处开一小孔,正常工作时由于燃烧室2内壁下降气流12形成的气幕作用可阻碍烟气的逸出。适当地选择孔径大小就可以形成一个临界压力P临,使P静>P临则内部烟不会气逸出。而到烟道阻塞到一定程度时则P动下降,部分转化为P静而使P静增加。当P静>P临时,燃烧室2内的高温烟气将由该孔冲出,在孔外设置敏感元件或温控开关等,即可对异常工况作出反应,报警或关闭燃气开关。在排烟正常的情况下,热交换器可以看作为具有一定流通系数的节流元件。当气源压力超过正常值时,伴随燃气及引射空气量的增加必然导致烟气量的增加,由于热交换器1的节流作用使燃烧室2内的P静也相应增加而当P静>P临时同样会对这种异常工况作出反应。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和成本低廉的装置避免热水器排烟故障及供气超压引起用户中毒事故,不需改动原生产线上的工装模具,使燃气热水器更加安全可靠,经检测和长时间反复运行,成功率100%。适用于现有各种燃气热水器,也可以用于其它具有燃烧室及热交换器结构的燃具。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是图1A-A剖面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A-A剖面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传感装置的连接详图。
这种燃气热水器安全监测方法,是在燃烧室外壳7上开一小孔4,调整小孔的直径和位置,使阻止燃烧室2烟气外逸的临界值P临<燃烧室静压力稳定值P静,在小孔处设置一个包括敏感元件的传感装置5,自动对异常工况关闭燃气开关。这种燃气热水器安全监测装置,是在热水器外壳上开一小孔,所述小孔可穿一节金属管6,并调整金属管出口与入口水平轴线的高度差,如图3所示。使P临<P静,在小孔处设置一个包括敏感元件的传感装置。在实施例1中包括热敏元件的装置是热敏继电器8,如ArRPAX-67L090型等。热敏继电器8与热水器原有熄火保护装置的电磁阀10和热电偶11相连,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2中包括热敏元件的装置也可以是热敏电阻9,可选用UNIZON公司的DHT型,如图3所示,热敏电阻与热水器原有显示及控制系统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11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适用于剥皮制粉工艺的小麦剥皮方法
- 下一篇:表面粘贴二极管的生产装置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