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燃气体燃烧控制方法与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100828.8 | 申请日: | 1996-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459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16 |
| 发明(设计)人: | 梁陈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陈珠 |
| 主分类号: | F23N5/00 | 分类号: | F23N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西城阜成***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燃 气体 燃烧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可燃气体燃烧控制方法与装置,特别是利用火焰传感器将观测到的火焰大小变化的参考信息迅速地反馈给可燃气体燃烧控制电路并与预先设置的基准火焰指令信号相比较,并将这个比较的信号差放大,且去驱动燃气流量控制设施,改变燃气的流量,直至使可燃气体燃烧的火焰反馈信号与基准火焰指令信号相平衡,得到与预先设置值相同的稳定火焰,即被控制的可燃气体燃烧的火焰反馈信号跟踪上预先设置的基准火焰指令信号,且可实现动态和静态的跟踪。火焰传感器的另外作用是鉴别可燃气体火焰存在与否,即可燃气体是处在燃烧还是息灭这两个状态。如果处在息灭状态时将这个信息送入点燃控制电路起动点燃装置去自动点燃可燃气体,如果处在燃烧状态时将这个信息送入点燃控制电路停止点燃装置去自动点燃可燃气体。
利用反馈方法并与预置的基准信号进行比较且用比较的结果对可燃气体燃烧的火焰进行动态和静态的跟踪控制,且利用反馈方法鉴别可燃气体是处在燃烧状态还是处在息灭状态,在电子电路原理与应用方面具有非常成熟的技术背景。这些原理与方法,可以在多种技术领域加以利用。但就本申请的申请人所知,尚未见到将上述原理用于可燃气体控制方面的实例或公开文献,尤其是采用本申请人所设计的由若干电路单元组合的控制装置,对可燃气体火焰或流量进行控制的方法实例或文献。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如下。本发明所述装置包括这样一些电路单元:(1)基准火焰大小指令输入电路单元:用于输入预置随时间的变化而 变化的“基准火焰大小指令信号”,且可实现延时输出此信号;(2)反馈信号处理电路单元:用于接收并处理由“跟踪火焰传感器” 检测到的火焰大小的实时动态信号,同时将可燃气体是处在燃 烧状态还是处在息灭状态信息送入点火控制电路单元;(3)比较驱动电路单元:用于将“基准火焰大小指令信号”电路送来 的预置控制信号与反馈信号处理电路送来的由“跟踪火焰传感 器”检测到的火焰大小的实时动态信号进行比较,并将差值放大 而驱动燃气流量控制装置进行燃气流量的调节,从而改变火焰的 大小,进一步导致火焰反馈信号的改变,直至与基准控制信号相 平衡为止。(4)自动点燃控制电路单元:用于将反馈信号处理电路单元的“跟踪 火焰传感器”送来的可燃气体燃烧还是息灭这两个状态信号进行 鉴别,如果处在息灭状态时将这个信息送入点燃控制电路起动点 燃装置去自动点燃可燃气体,如果处在燃烧状态时将这个信息送 入点燃控制电路停止点燃装置去自动点燃可燃气体。
通过实现上述原理与方法,极大地方便了增加自动功能的实现,只要对基准火焰大小指令控制信号进行程序化或电脑程序化或电脑智能化控制,便可很方便地控制可燃气体的燃烧状态,根据对基准火焰大小指令单元装置的设计不同,对予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基准火焰大小指令设计不同,便可实现:
比如(1)程序控制火焰大小功能。
(2)智能控制火焰大小功能。
(3)自动动态的或静态的稳定可燃气体火焰功能。
(4)自动点燃可燃气体功能。
(5)自动再点燃可燃气体意外息火功能。
(6)自动定时点燃可燃气体功能。
(7)自动定时息灭可燃气体功能。
等等很多其他自动功能都能赋与实现。
综上所述,由于实现了可燃气体燃烧火焰的自动跟踪控制,用电信号自由的控制可燃气体阀门,控制可燃气体流量,最终控制可燃气体燃烧火焰的大小,表明在此基础上亦可很方便地实现进一步的增加其他自动控制功能,最终实现全自动控制可燃气体燃烧火焰的大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利用了上述原理与方法的其中一种本发明的实施方法。
图1是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一种展开图;
图3是几种火焰传感电路形式,其中,
A:用光敏二极管作火焰亮度检测器;
B:用光敏三极管作火焰亮度检测器;
C:用热敏电阻作热量检测器;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比较、驱动电路单元;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程序控制电路单元;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程序控制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点燃控制电路单元;
图8是图7的具体电路图;
图9是本实施例的整体控制原理图。
根据图1下面说明构思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陈珠,未经梁陈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008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直流电源的交流串联控制电路
- 下一篇:消防水带上紧固消防接扣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