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阀控密封蓄电池的壳体无效
| 申请号: | 95243351.6 | 申请日: | 1995-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23617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9-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恒 |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云 |
| 地址: | 20008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密封 蓄电池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阀控密封蓄电池的壳体。
在已有技术中,阀控密封蓄电池壳体包括壳底1和壳盖2,在所述壳盖上设有两个极管3(如图1所示),所述两个极管是与蓄电池内部连通的通管,该蓄电池内的极群连接导体从池内沿极管的下端管口插入管内并在该管的上端管口与管焊接构成蓄电池的两个电极,一个为正极,一个为负极,在焊接时,其温度可高达500度,由于高温会使极管变形松动,因此电极与壳盖之间的密封度被破坏,其间会产生微隙。
另外在蓄电池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因温度变化,老化等原因使电极与壳盖之间产生裂缝。
由于上述绪多原因都会产生“爬酸”,即蓄电池内的酸液沿微隙或裂缝渗透出来,从而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另外由于微隙或裂缝的产生会使外部空气进入蓄电池内,使池内极板氧化,同时也会使蓄电池内部水耗增大,从而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无“爬酸”,无腐蚀,无污染,并能延长蓄电池寿命的用于阀控密封蓄电池的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蓄电池壳体包括壳底,壳盖和设在壳盖上的两个极管,一个为正极管,一个为负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管和负极管的下端管口被封口,或下端管口与壳体内部隔开,在所述壳盖内另增设两个极管,一个为正极管、一个为负极管,在所述两个正极管和两个负极管之间分别设一导体,所述每一导体将两个具有相同极性的极管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设在壳盖内的正、负极管分别与蓄电池内的正、负极群的连接导体相连接。
该蓄电池由于改变了原设置在壳盖上的两个极管的结构,所述两个极管与壳体内部不连通即隔离,并且在壳盖内另增设两个极管,用两导体分别将内外两个具有相同极性的极管连接成两个整体,蓄电池内的两个极群连接导体分别与内设两个极管连接形成两个内连式电极,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蓄电池内的酸不会向壳体外渗透,外部空气也不会进入壳体内,体内的水份也不会损耗,从而解决了阀控密封蓄电池的“爬酸”,极板氧化,水耗等问题,确保了环境卫生,避免了设备损耗,同时也延长了所述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现有阀控密封蓄电池壳体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请参见图2,该蓄电池壳体包括壳底1,壳盖2和设在壳盖上的两个极管3,一个为正极管,一个为负极管,所述正、负两极管的下端管口被封口或与壳体内部隔开,在所述壳盖内另增设两个极管4,一个为正极管,一个为负极管,在所述两个正极管和两个负极管之间分别设一导体5,每一导体将两个具有相同极性的极管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设在壳盖内的正、负极管分别与蓄电池内的正、负极群的连接导体相连接,连接时将所述极群连接导体从极管的下端管口插入管内,在管口焊接,在所述壳体上,壳盖2内还增设两个套管6,该两个套管分别套接在所述壳盖内的两个极管4的外面,在所述两套管的上端管口分别设有一层用于密封的环氧树脂,其管口外还设有一橡胶密封帽(图中未示出),用以加强管口的密封性能,所述设在壳盖2上的极管3、和设在壳盖内的极管4,以及设在上述极管之间的导体5均可采用例如铅合金材料,或其它耐酸导体材料经浇铸成一个整体,并且将这个整体注塑在所述壳盖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恒,未经王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33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