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消声器无效
| 申请号: | 95242866.0 | 申请日: | 1995-03-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25162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宇新 |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6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消声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附属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消声器。
经查新在本实用新型之前无相同结构的汽车消声器被公开或使用过。现有的汽车消声器各种各样。采用的消声形式有抗性消声、阻性消声、阻抗复合消声和吸声消声等。常用的消声器是上述几种消声形式的组合。其不足之处在于:消声器散热能力差、低频噪声消声能力不足。在25赫芝为中心的频带上有共振现象,消声器内气体的高速流动产生800赫芝以上的高频噪声。使消声器成为噪声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新型汽车消声器。它具有扩散、对撞、迟后填峪消声形式和强制冷却消声形式。使脉冲气流得到分割扩散,形成平缓气流,消除脉冲噪声,避免共振出现的低频噪声,避免高速气流产生的气流噪声(高频噪声)。使之在宽的频带上具有消声能力。从设计结构上根除消声器成为噪声源的现象。并顺便实现汽车废气余热的采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消声器,参考《汽车工程手册》第二分册(日)1984年4月第一版、《汽车构造》上册1984年5月第一版、《汽车发动机的附属装置》等文献发明。本实用新型是由前腔、后腔、分流管、内腔(包括前内腔、后内腔)和废气进入管、废气排出管、中腔、主扩散管、分扩散管、仓板、滤芯、冷却介质进入管、冷却介质排出管、前腔隔板、后腔隔板结构而成。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在于:兼有消声和热采集功能。采用了扩散、对撞、迟后填峪消声和强制冷却消声。所谓“扩散、对撞、迟后填峪消声”是指对脉冲气流进行消声处理时,每一个脉冲的气流被多次分割成两部分以上。使这些气流在消声装置中分向流动,然后产生对撞,并自动填平气流每两个脉冲间的低峪区域。使脉冲气流在排出消声装置之前消除脉动,形成趋于平稳的气流。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采用壹根以上的分流管、内腔(包括前内腔、后内腔)将前腔与后腔连通,分流管的流通面积总合大于废气进入管流通面积和废气进入管位于前腔,废气排出管位于后腔,前腔与后腔之间还有中腔的结构形式设计。使之成为:分流管和内腔穿过中腔的壁,将前腔、后腔连通的形式。而接于废气进入管的主扩散管,能防止废气进入消声器时再增生低频波,降低消声器出现共振的可能。强制冷却消声是用其它设施,强制冷却介质不断从冷却介质进入管进,流经中腔,从冷却介质排出管出。利用分流管壁和内腔壁的热传导,强制冷却含热气流的方法,得到冷却消声的效果。并顺便采集废气余热。流经中腔的冷却介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所述的冷却介质进入管的轴线和中腔的轴线呈相离状态,使进入中腔的冷却介质在中腔内呈绳流,以提高冷却消声效果。本实用新型若删除部分构件,能成为一种热采集器。但仍保留壹根以上的分流管和内腔,穿过中腔的壁将前腔与后腔连通的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宇新,未经杨宇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28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