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闪光继电器无效
| 申请号: | 95240795.7 | 申请日: | 1995-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239032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屠锡瑜;陶成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屠锡瑜;陶成稳 |
| 主分类号: | G01R11/25 | 分类号: | G01R11/25 |
| 代理公司: | 东南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廉,王之梓 |
| 地址: | 210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闪光 继电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变电站直流系统中使用的闪光用继电器,属于变电站电器制造的技术领域。
为节约能源,目前各变站均采用小电流氖气灯泡或LED发光二极管作各种信号指示,这类指示器虽然有功耗小,使用寿命长的特点,但作为闪光指示器与之配套的闪光继电器就不易使用了,必须配置特殊的电子继电器,这样,成本就会比较高,而且使用也不方便。目前也有一些新型的闪光继电器,其成本比较高,结构也比较复杂,与老型号的各种指示器接口对不上,往往造成继电器与指示灯对应脚必须单独连接的问题,并且大电流和小电流的指示灯不能同用一种继电器,因此价格高,不通用,使用不方便是目前这类继电器的主要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通用性强、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可靠的闪光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继电器主要有继电器J、充电电容C、分压电阻R2、R3、可控硅D、光电隔离器A及电阻R5所组成,由电阻R5及继电器常开触点K1组成信号发生部分,由继电器J、充电电容C、电阻R2、R3、可控硅D组成控制部分,在控制部分与信号发生部分之间接有一个光电隔离器A,在控制部分中,继电器J的电流线圈与电容C相并联后再与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2及可控硅D相串联。光电隔离器A的晶体管的集电极接在分压电阻R2与R3之间,其发射极直接与可控硅D的控制极相连接,光电隔离器A中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接正电源,其负极通过一个大电阻R5与外负载电路相连接外负载电路是一个按键开关和指示灯串联而成,其一头接负电源,另一头接该闪光继电器的“SM”端,其工作原理为:当工作人员按下列负载电路的按键开关时,电流经光电隔离器A中发光二极管、电阻R5外负载的指示灯及开关流到电源的负极,这时发光二极管发光,并使光电隔离器A中的晶体管导通,由于该晶体管的发射极直接接在可控硅D的控制极,因此当晶体管导通时,可控硅D也随之导通,使电源经电阻R1向电容器C充电,当充电的电压达到一定的电压值时,继电器J动作,常闭触点K2断开,常开触点K1闭合,此时外负载电的路指示灯由于K1的闭合而发光,同时由于电容C的放电,使继电器能维持一定时间的动作状态,当电容C的放电电流小于继电器的吸合电流时,继电器又恢复原状态,因此常闭触点K2又闭合,常开触点K1又分开,指示灯熄灭,由于常闭触点K2的闭合,电容C又被重新充电,直到继电器又进行动作,这样周而复始的工作,外负载的指示灯就会一直处于闪烁的状态。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继电器其优点在于该继电器体积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且对大电流或小电流的指示灯有通用的功能,即无需针对不同的指示灯配用不同的闪光继电器,因此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另外其外接口也只有三个接点,即正电源、负电源、外负载连接端SM,因此与原老式的各种指示器能在不改变任何结构的情况下使用,这不但可以方便的改造老设备,也可应用于各种新设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如下:电阻R1和电容C的值是根据闪光灯闪光的频率而设定的,而电容C不仅要考虑充电的时间,也要考虑放电的时间,在闪光频率为每分钟100次的情况下,取电阻R1为300欧姆,电容C为100微法,继电器采用的型呈为JRX13,可控硅采用电流为1安培的即可。电阻R2为43千欧姆,R3为6.8千欧姆,R4为4.7欧姆,R5为80千欧姆,常开触点K1的两端接在正电源与接点“SM”之间,常闭触点K2接在可控硅D与继电器的电流线圈之间,这样,共有三个外接端子,即正电源端,负电源端和“SM”端,使用时,外负载的指示灯和按键开关相串联再接在负电源和“SM”端上,根据以上所述便可组成本实用新型的闪光继电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屠锡瑜;陶成稳,未经屠锡瑜;陶成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0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台式双头木工铣床
- 下一篇:便携式甩干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