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套管的针灸针无效
| 申请号: | 95240191.6 | 申请日: | 1995-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23631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伟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2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针灸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套管的中医使用的常规针炙用针。
中医使用针炙针刺入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按照GB20324-87标准制造的传统针炙针是全金属可消毒并能重复使用的。它作为一种和被使用者血液直接接触的医疗器械,已不能符合此类器械向一次性使用方向发展的潮流,特别是在国外,这样的可重复使用的针炙针已不能被病人所接受。
为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国外普遍使用日本制造的带套管的一次性针炙针,它的结构是这样的,塑柄针炙针的金属针体和针柄的下1/3被置于一内经略大于针柄的塑料套管内,套管的长度为整个针长的4/5左右,其针柄和套管内壁之间由胶水定位粘接。使用时,将套管下端面置于穴位处,左手扶套管使其垂直于肌肤,右手食指击打针柄上端,针柄受力后,针柄和管壁间的胶接脱离,针体以较高的速度刺入肌肤一定深度,然后即可脱离套管,由使用者单手以针柄操作。此种针炙针在国外已被广泛接收,但在使用中发现,由于针柄和套管由胶水粘接,其粘接强度由于种种原因是不稳定的,即出现稍一用力即行脱落或用力击打也不能分离的现象,影响的治疗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带套管的针炙针,它能有效的解决套管与针柄的定位连接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套管的上端作两道向内的凸台,针柄的下端作一道向外的凸台,针柄凸台的直径略大于套管凸台的直径,平时针柄凸台位于套管二凸台之间定位,针柄受击打后,针柄克服定位后将脱离套管。和粘接定位相比,该方法的使用性能稳定性大大提高了。
本实用新型因为只需要在原套管和针柄上增设三道凸台,所以结构特别简单,套管和针柄分离所需的外力的大小由凸台的结构尺寸和材料的性能决定,所以性能特别稳定。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带套管管的针炙针的剖面图。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针炙针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针炙针包括一个针体(1),针柄(2),套管(3),图中针炙针处于未使用状态。
针炙针未使用时,针柄(2)上的凸台和套管(3)上的凸台形成一个定位,使由针体(1)和针柄(2)组成的针炙针定位于套管(3)中。使用时,针柄(2)的上端受击打力,该力大于一定数值时,将使针柄(2)上的凸台克服套管(3)上的凸台,向下刺入肌肤,并脱离套管(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伟,未经刘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401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地图展示装置
- 下一篇:20公斤电加热试验焦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