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型固定式电开关无效
| 申请号: | 95239840.0 | 申请日: | 1995-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8733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8-05 |
| 发明(设计)人: | 孙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亮 |
| 主分类号: | H01H21/80 | 分类号: | H01H21/8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嘉栋 |
| 地址: | 21003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开关。
目前,家用固定式电开关背面都有一盒体,因为电开关的接线柱是在开关机构的下方,所以开关组成结构较厚。当安装这类电开关时,需要在基体(墙)上挖一大孔,或者将盒体凸露在基体外。挖孔既很麻烦又要破坏基体,而凸露在基体外则不美观,有时还会碍事。
本实用新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厚度在10mm左右的电开关,安装时可不在基体上挖孔,安装在基体上凸露也不明显,可用螺钉也可用粘胶固定在基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家用固定式电开关,它主要由面板、开关机构组成,开关机构可以固定在面板上,连接导线的接线柱在开关机构的旁侧,整个开关的厚度(不包括按钮高度)为8mm-15mm。接线柱也可以用金属片代替。
本实用新型固定式电开关可以有一底板,底板可以用螺钉或粘胶安装在基体上,底板上可以有与面板上的孔相对应的螺孔,可以将面板固定在底板上。底板与面板也可以用卡钩连接。有底板的电开关,开关机构和接线柱可以固定在底板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开关,由于接线柱在开关机构的旁侧,整个电开关的厚度(不包括按钮高度)在8-15mm之间,因此安装时不需要在基体上挖孔,安装在基体上凸露也不明显,它可以用螺钉固定在基体上,当基体是磁砖等不适合用螺钉时,也可以用粘胶将电开关的底板粘接在基体上,然后将电开关的面板用螺钉固定在底板上,使安装更加方便,更为美观。
附图是两个实施例。
图1开关机构为跷板式的电开关示意图;
图2开关机构为挂钩支架式的电开关示意图。
实施例1.一种开关机构为跷板式的电开关,如图1,有一矩形的面板(1),面板(1)四周有槽边,面板(1)中央有一个可配合按钮(7)的孔,面板(1)的四角各有一个螺钉孔,槽边上有一侧孔,便于进线,槽边高8mm,有一底板(2),底板(2)形状和大小与面板(1)相匹配,底板(2)上有与面板(1)的螺钉孔相配合的螺孔,并另有四个用于固定在基体上的螺钉孔,底板(2)上留有进线孔,以适合暗线排线时进线用。
开关机构有一个中央支架(6),上覆有一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跷板(5),跷板(5)的两端有电触点,与底座的电触点(4a,4b)相对应,电开关的按钮(7)与跷板(5)方向一致,按钮(7)的中央有一撑杆(8),撑杆(8)后部有一弹簧(9),撑杆(8)和弹簧(9)外有导向管(10),按动按钮(7),撑杆(8)就在跷板(5)上滑动,使跷板(5)两端一上一下,使触点(4a)〔或(4b)〕与跷板(5)之间呈电连通,或电断开,达到电开关的功能,接线柱(3)与触点(4)有导体电连通,置于开关机构的两侧。开关机构和接线柱(3)固定在底板(2)上。
实施例2.一种开关机构为挂钩支架式的电开关,如图2,有一矩形的面板(11),面板(11)中央有一个可配合按钮(19)的孔,面板(11)的四角各有一个螺钉孔,可将面板(11)用螺钉固定在底板(12)上,或直接固定在基体上。面板(11)四周有槽边,槽边上有一侧孔,便于进线,槽边高8mm。有一底板(12),底板(12)形状和大小与面板(11)相匹配,底板(12)上有与面板(11)的螺钉孔相配合的螺孔,并另有四个用于固定在基体上的螺钉孔。底板(12)上留有进线孔,以适合暗线排线时进线用。开关机构有一塑料底架(14),塑料底架(14)与面板(11)相连。底架(14)一侧有一电触点(17),电触点(17)通过金属片(18)与接线柱(13b)电连通。塑料底架(14)中心有一被螺钉(15)固定的金属钩状支架(20),并通过金属片(16)与接线柱(3a)电连通,开关按钮(19)被钩状支架(20)勾住,但仍可摆动,按钮(19)底部有一金属片(22),被铆在按钮(19)上,其一端有电触点(24),与底架(14)的电触点(17)相对应,按钮(19)的另一半有一腔体,其端头有一向内凸出的凸钩,与钩状支架(20)间顶有一弹簧(21),按钮(19)拨动过程中,弹簧被压缩和松弛,使按钮(19)处与两种状态,因此按钮(19)上的电触点(24)与底架(14)上的电触点(17)可电连通,可断开,实现开关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亮,未经孙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98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