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旋式局部扇风机无效
| 申请号: | 95239041.8 | 申请日: | 1995-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21884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31 |
| 发明(设计)人: | 沈元伟;叶云生;李雨林;吴冷峻;吴将有;祝怡斌;盛才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04D13/10 | 分类号: | F04D13/10 |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桂珍,常前发 |
| 地址: | 243004***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局部 扇风机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矿用对旋式局部扇风机,适用于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非瓦斯矿井及遂道、人防等地下工程的掘进通风防尘。
局部扇风机是井巷掘进必不可少的辅助设备,一般矿用局部扇风机由一台驱动电机、1—2级动叶、1—3级固定导叶及机壳等组成。结构复杂、效率低、重量大、噪声高以及电机易烧毁是目前国内各类局部扇风机普遍存在的问题。《井巷工程施工手册》(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第八篇8—33介绍了一种型号为JFD—50—11的对旋式局部扇风机(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制造),与轴流式局部扇风机比较,该局部扇风机采用了二级对旋式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轴流式局部扇风机存在的问题,但仍存在着效率不够高、功率消耗大、I、II级叶轮负荷不平衡,电机易烧毁的缺点,且为整体式结构,使用安装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效率高、节能、防烧毁、使用方便的对旋式局部扇风机,它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对旋式局部扇风机,包括集流器、两级机壳、收缩筒、两级电机、两级叶轮,其中第二级叶轮安装在第一级叶轮的后面,各由一台电机驱动,转向彼此相反;第一级叶轮、第二级叶轮的叶片皆为双扭曲机翼型结构,第一级电机、第二级电机分别通过支撑杆支撑吊装在第一级机壳,第二级机壳上,整机为分体式结构,彼此可分离:第一级电机、第二级电机的三项绕组上埋设防烧热保护温度继电器。
上述第二级叶轮采用等弦长双扭曲机翼形叶片且与第一级叶轮保持等负荷设计时,效果最佳。为改善气流特性,前、后整流罩设计为玻璃钢流线型曲面,分别直接安装在第一级电机、第二级电机的尾部,与前部集流器、后部收缩筒构成有机的整体,这种结构方式缩短了整机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设计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叶轮采用双扭曲机翼形叶片,一、二级叶轮等负荷设计,提高了效率,改善了反向性能。
2、电机通过支撑杆支撑在机壳上,电机可整体装卸,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板焊接,电机定子不能拆装的缺点,既减化了结构、减轻了重量、降低了通风阻力,又便于加工、安装和维修。
3、采用分体式结构,便于单级运行和井下运搬。
4、电机内埋设防烧热保护温度继电器,可有效防止电机因过载、受潮、单项运行等引起的烧毁事故。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对旋式局部扇风机结构示意图,包括集流器1、第一级机壳11、第二级机壳10、收缩筒7,1与11、11与10、10与7通过法兰2联接;第一级电机12、第二级电机9各由六根支撑杆6分别支撑吊装在第一级机壳11、第二级机壳10上,12、9内埋设市场出售的BW1型温度继电器:第一级叶轮4采用双扭曲机翼形叶片,叶片数为9张,第二级叶轮5采用等弦长双扭曲机翼形叶片,叶片数为8张,叶轮4、5分别由第一级电机12、第二级电机9驱动,彼此转向相反且两叶轮为等负荷设计,轮毂比均为0.54。前整流罩13、后整流罩8为玻璃钢流线型曲面设计,分别直接安装在第一级电机12、第二级电机9的尾部。吊环3焊接在机壳上,以便于吊装。
表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DJSNO3·8型和DJSNO5·0型对旋式局部扇风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未经冶金工业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90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双锁联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背负式喷雾器空气室专用接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