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离心风机的排气扇与抽油烟机无效
申请号: | 95238025.0 | 申请日: | 199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8684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剑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剑然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2 湖南省株***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风机 排气扇 抽油烟机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室内通风机械。特别涉及用于排除厨房油烟等有害气体的排气扇与抽油烟机。
现有供厨房使用的排气扇与抽油烟机,大都采用轴流式或混流式(又称斜流式)风机。其美中不足的是:它在为用户排除室内污浊油烟汽雾的同时,由于机内易积油垢,积存的油污外溢,油垢遍体,又给用户带来了新的污染源和擦洗不便的烦恼。要求油烟不液化成油污有一定困难,因为油烟的露点较低,在常温常压下,达一定浓度即饱和结露液化成油污。因此,现有结构的排气扇与抽油烟机要消除油污是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油气能自动分离、油污自动排出、可防止机内积油、油污外溢的新型排气扇和抽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方案是采用前、后(上、下)双蜗壳离心风机取代现有排气扇、抽油烟机上使用的轴流式、斜流式风机。利用离心风机蜗壳排气流道封闭为一整体的特点,可防止油污外溢;借助离心效应(离心力比重力大100倍以上),可将油气自动分离;在气动力及重力的作用下,油污由蜗壳螺旋面自上而下自动排出机外,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通常单蜗壳的离心风机由于径向尺寸过大,从而限制了其在现有排气扇或抽油烟机上的实际应用。本实用新型则采用前、后(上、下)双蜗壳的结构取代通常的单蜗壳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径向尺寸过大的矛盾。这是基于流道面积要能适应排气量的要求,最大流量位于蜗壳螺旋出口流道处。其流道面积A是由蜗壳厚度b和径向高度h决定的,有A=b·h。为不使流阻损失过大,厚度b和高度h不能相差太大,出口截面以接近正方形为优。因此,为缩小径向尺寸用简单增加厚度尺寸b的方法来满足流道面积A的方案不可取。由此可知:单蜗壳结构难以同时满足减小径同尺寸与流阻损失的双重要求。唯有采用前、后(上、下)双蜗壳结构,将流道面积一分为二,即可实现缩小径向尺寸和满足流阻要求两个目的。在蜗壳内对应叶轮出口相应轴向位置的壁面设置有分流片,即可调节前、后(上、下)蜗壳的流量比。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抽油烟机纵剖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抽油烟机水平面安装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排气扇安装示意图。
由图可知:带离心风机的排气扇与抽油烟机含有电机1;传动转轴件2;叶轮3;前、后(上、下)蜗壳4和5;蜗壳内在叶轮出口相应轴向位置的蜗壳壁面上设置有分流片6,它将从叶轮中流出的气流分成两股分别导入蜗壳4和5内;蜗壳出口截面处顺叶轮旋转切向(即气流方向)连接有排气延伸管7;其内侧形成隔舌8;蜗壳内靠近外壁处设置有若干分离隔板9,使分离后的油和气在分离隔板的两边分别流动;在叶轮进口设置有带进气道10的外罩;为便于油污及洗浊液自动排出,蜗壳底面设计成螺旋面11。
工作时,电机1通过传动转轴件2带动叶轮3旋转。烟气经进气道10、叶轮3、然后分成两股分别进入前、后(上、下)蜗壳4和5,再经排气延伸管7排出机外。
抽油烟机采用两台双蜗壳离心风机并列于水平面内安装时(参图2),蜗壳后的排气延伸管7顺叶轮切向水平外伸。蜗壳的螺旋底面11从蜗壳进气起点到排气出口终端逐渐由高到低,保证机内油污或洗浊液借助离心效应自动分离后,在气动粘性力及重力的作用下,经螺旋面11自上往下自动流出机外或流至某一专用容器中。
采用一台双蜗壳离心风机构成排气扇,风机安装于垂直面内时,隔舌8位于流道的最低位置(参图3),不会积油,机内油污能从隔舌8及排气延伸管7流出机外。排气延伸管7向斜下方向伸出,不仅有利排除机内油污,而且还不怕倒风。
本实用新型比之现有抽油烟机,无需向上弯曲的排气管;比之现有的排气扇无需出口档风转动窗叶;加之蜗壳流道设计较为合理,流场较为均匀,故本实用新型可减小流阻损失,有良好的节能效应。
本实用新型蜗壳流道为一封闭整体,电器设备分隔安装在流道外的另一空间。流道内偶而有少许残留油垢时,一般不必拆洗,可用简单喷洒常用洗涤剂的方法自动冲洗,油垢随洗浊液自动外流排出,无损其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剑然,未经李剑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80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