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中间电容器之交换式直流电压调整器无效
| 申请号: | 95236793.9 | 申请日: | 1995-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239048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姚荣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荣湘 |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 代理公司: | 珠海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晓颖 |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卢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 电容器 交换 直流 电压 调整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交换式直流电压调整器。
目前,便携式电器如大哥大、摄影机、笔记型电脑、手提式电动工具等已迅速进入现代人生活中。此等制品为求操作简单及经济效益,通常使用充电式的电池作为电源,并配有室内使用的充电器,甚至配有″假电池″,以防来不及充电时使用。这些电源系列配件主要便是交换式降压型直流对直流电压调整器,其电源线路以″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所主控的交换式降压型直流对直流电压调整器电源线路(如图1所示)最为常用,这种线路共有18个基本电子元件组成,不大符合小型化要求,要想缩小体积,降低工时,只能用表面粘著的生产方式,但电源线路的表面粘著元件产量较少,交货期长,成本又高,较不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减少电子元件来简化电路结构的无中间电容器之交换式直流电压调整器。
本实用新型由电源交换晶体、功率推动晶体、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电压调整电阻、能源交换泄放元件、储能电感元件、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构成。电源交换晶体一端为输入端与电源连接,另两端分别与功率推动晶体、储能电感元件连接,功率推动晶体的基极与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连接,其射极与电路输出端、电压调整电阻并接,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再分别与电源输入端、电压调整电阻连接,能源交换泄放元件并接在储能电感元件、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串联后之两端部。
附图1为现有技术电路原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原理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电路原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电路原理图。
现结合附至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电源交换晶体(1)、功率推动晶体(2)、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电压调整电阻(4)、能源交换泄放元件(5)、储能电感元件(6)、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7)构成。电源交换晶体(1)一端与电源输入端连接,另两端分别与功率推动晶体(2)、储能电感元件(6)连接,功率推动晶体(2)的基极(16)与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连接,其射极(17)与电路输出端、电压调整电阻(4)并接,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再分别与电源输入端、电压调整电阻(4)连接,能源交换泄放元件(5)并接在储能电感元件(6)、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7)串联后之两端部。
如图3,电源交换晶体(1)选用PNP晶体三极管做成,其射极与电源输入端(18)连接,其基极与偏压电阻(10)连接,其集电极与储能电感元件(6)连接,功率推动晶体(2)选用NPN晶体三极管做成,其基极(16)与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偏压电阻(11,12)连接,其集电极与偏置电阻(9)连接,其射极(17)直接与输出端(19)连接,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选用TL431做成,分压电阻(13,14)串接在射极(17)处,将电阻(9,10,11,12,13,14)串接起来,即构成电压调整电阻(4),串接而成的电压调整电阻(4)可做成单片的排龙式厚膜电阻网络,能源交换泄放元件(5)选用萧基二极管做成,储能电感元件(6)选用抗流线圈做成,其一端与电源交换晶体(1)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7)串接;能源交换泄放元件(5)并接在储能电感元件(6)、电压输出及储能电容元件(7)串联后之两端部。
将图3所示的电路稍作改变:在分压电阻(14)下方串接一低阻抗电阻(15)构成一新的电压调整电阻(4)与原电路连接,即构成本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输出端(19)从射极(17)和分压电阻(13,14)引出,低阻抗电阻(15)两端形成一电压降,以改变供应至分流式电压调整器积体电路(3)的参考电压,使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呈反比关系。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功率推动晶体的射极偏压供应点改由输出负载来承担,即可省去现有电源线路中功率推动晶体的射极电阻及并联的带通滤波电容器,进而也可以省去为修正因使用射极带通滤波电容器而设置的回授补偿电容器;另外通过将所有电阻串联组合,使其能制成单片的排龙式厚膜电阻网络。除了大幅减少元件使用量以便缩小体积及降低工时,且因为厚膜电阻的精度较分立的碳膜电阻高,从而也使得电压调整的精确度提高。在适当输入操作电压时,工作效率较以往线路为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荣湘,未经姚荣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67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