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体便携式变频充气X射线探伤机无效
| 申请号: | 95231769.9 | 申请日: | 1995-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51137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兰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学文 |
| 主分类号: | G01N23/18 | 分类号: | G01N23/18 |
| 代理公司: | 丹东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郑贤明 |
| 地址: | 118000 辽宁省丹东***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 便携式 变频 充气 射线 探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单体便携式变频充气X射线探伤机。
变频充气X射线探伤机,由管头部分、控制部分和高压电缆三个部分组成,控制部分的所有电路组装在独立于管头部分的操纵箱内,与管头之间通过高压电缆连接。在ZL93227806.X中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变频充气X射线探伤机,它是在探伤机的控制部分实现微机控制,电路器件实现微型化,重量减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体化设计,即取消了笨重的操纵箱,把其中的控制电路包括可控硅整流电路、滤波电路、逆变电路、升压变压器和微机系统组装在一个壳体内制成控制器,固定安装在管头的一端,把操作开关、计时器、指示灯组装成微型手握控制器,控制器和手握控制器之间通过电流、信号电缆连接,使整机成为单体结构。其不足之处在于,手握控制器通过电流和信号电缆与整机连接,使现场操作人员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还不能完全避免射线辐射的危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更加安全可靠的单体便携式变频充气X射线探伤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由管头部分和包括微机系统的控制部分组成的单体便携式变频充气X射线探伤机,控制部分的控制电路组装制成控制器固定安装在管头的一端,其特征是,设有能使操作人员远离探伤机工作现场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用能使操作人员远离现场的控制装置替代了现有技术中有线手握控制器,使操作人员彻底摆脱电缆线的约束,远离探伤机工作现场,杜绝射线对人体危害,操作人员不再担心因射线辐照而导致的职业病;由于单体式探伤机已实施了微机控制,因此操作人员的任务就是调整KV预置、时间预置及按启动按钮等,余下的全部过程由控制电路自动控制,直至停止工作。这种简单的操作可通过使操作人员远离现场的无线遥控器、延时继电器等控制装置实施,且结构简单,实施方便。由于取消了连接手握控制器的电缆线,使探伤机真正变成了单体式,携带、使用均很方便。
下列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原理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机外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发射器电原理方框图;
图6为发射器电原理图;
图7为接受器电原理方框图;
图8为接受器电原理图;
图9为延时继电器控制线路图;
图10为延时控制电原理方框图;
图11为延时控制电原理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给予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是在ZL93227806.X中公开的便携式变频充气X射线探伤机的基础上,去掉手握控制器和控制电缆,设置能使操作人员远离工作现场的控制装置而成。图2是单体便携式变频充气X射线的外形图,其中1为管头,2为固定在管头上端的控制器,3为上端环。它将控制电路,包括可控硅整流电路16、滤波电路17、逆变电路18、升压变压器19、微机系统20以及时间予置、显示10、KV数码显示14、KV预置13、电源开关12、指示灯6、示警灯9、保险丝4、5等组装成控制器安装在管头上端,见图3、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学文,未经兰学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17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