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高效排烟机无效
申请号: | 95231453.3 | 申请日: | 199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257593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09 |
发明(设计)人: | 徐笠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笠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高效 排烟机 | ||
技术领域:采暧通风,主要用于家庭餐厅、食堂……等,中、小型有烟气场所。
现有技术: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中小型排烟机一般是两种,一种是双风道排烟机,一种是单风道排烟机。
1、现有的双风道排烟机大多数都是双电机立式安装在风口上,螺旋叶片与电机联接,形成离心式或称轴流式排烟机,电机功率在120W--180W之间,照明灯40W,敏感元件直接装于壳体上,分自动和手动两种。
2、单风道排烟机,只是风道少一个,并且进风口在中间位置,电机功率在80W--120W,照明灯40W,其余的与双风道排因机基本相同。
本发明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高效排烟机,它不但节约电能75%,而且,排风量也增加近1倍,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由一台卧式电机(5)用弹性支承安装在整机中心的。电机两端分别带动圆柱形风轮(10)整机水平旋转,下面板(3)为流线形收集腔,油盒(17)在下面板的中后部位,控制器(8)装于前部,烟道(4)在排烟机的后半部,外接直触式敏感元件(11)从侧面引出,全部零部件装于机壳上,共八个部分组成了全自动排烟机。
当室内的煤气泄漏或者有烟雾时,外接直触式敏感元件立即发出信号,电控部件自动进入工作状态,烟气通过流线型收集腔、风轮,然后进入风道,排出室外。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排烟机比较:
本机特点:
(一)双风道仅用一个40W的双速电机,可节省大量能源,如按每天使用3小时计算,全年1095小时,可节电164250W 。
(二)圆柱形风轮不但增加了排风量,给减小排烟机厚度,提供了极大方便。
(三)外接在煤气总阀附近的直触式敏感元件,能够准确地发出信号,使排烟机及时排除外溢煤气,保障了人身安全。
(四)流线型收集腔,适应了流体的实际流动状态,减少流动阻力,降低了电机功率。
(五)弹性支座降低了噪音。减少振动。
(六)方形进风口是本机不同于其他排烟机的又一特点。
下面就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传感控制系统图。
图中1灯、2蜗舌、3下面板、4风道、5电动机、6上蜗壳、7上盖板、8控制器、9轴承支撑、10风轮、11煤气传感器、12石油液化气钢瓶、13煤气传感元件、14高速、15低速、16烟气敏感元件、17油盒。
图1中两端封闭的园柱形风轮(5)在本机横断面中间,它由上涡壳(6)与涡舌(2)以及异形加压风道(4)组成排风系统。由图可以看到下面板(3)延吸风口起伏呈流线型。它适应了气体升腾碰到下面板后会顺势被吸入的流体实际流动状态。
图2中,风轮(10)呈长方形,由双轴电动机(5)带动,两端由固定轴承座(9)支撑,电动机(5)与轴承座(9)均做弹性减振处理,而照明灯(1)设在中央位置,控制器(8)则在右上角,它们能适应操作者的右手按动习惯和灯光幅射全面的要求。油盒(17)由风道(4)熔焊一体的方型管再外接一个透明塑料盒组成。
图3中,当位于石油液化气钢瓶(12)阀门附近的传感元件(11)预知泄漏气体时,立即发出信号,传给控制器(8)键盘上的煤气传感器报警,启动电动机带动风轮(10)旋转。当炉灶的烟气超过设定的标准时,控制器(8)上的烟气传感器(16)发出信号直接启动,电动机(5)带动风轮(10)排烟,当需用少量排风时,可按动低速档按钮(15)来实现。
使用说明
1、在灶房使用时安装位置:本机下平面与炉灶上平面的距离80厘米-100厘米,在其它场合使用时安装在离地面200厘米即可。
2、把外接直触式敏感元件固定在易产生泄漏的液化汽瓶附近或煤气管道的总阀附近。
3、接通电源,本机即进入自动工作状态。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节能型产品,以家庭用排烟机为例:一台本机的总功率只有50W而现有的排烟机总功率在160W--220W之间,功率在200W的占90%以上,本机的功率是现有排烟机功率的四分之一。本实用新型的最大风量800立米-1000立米,现有的排烟机的最大风量500立米-600立米,本机增加了80%-100%,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是排烟机的更新换代产品,从节省能源的角度,国家能源部大力推广,才是充分发挥本实用新型优点的最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笠,未经徐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1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