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医用输液器无效
申请号: | 95231415.0 | 申请日: | 1995-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2279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29 |
发明(设计)人: | 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涛 |
主分类号: | A61M5/145 | 分类号: | A61M5/145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宗富 |
地址: | 117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医用 输液 | ||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用输液装置。
在对于有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常需要输液,将药液输入人体需要一定的压强,目前广泛采用使输液瓶中液面高于输液点一定距离来获得输液所需压强。存在的缺点是不能随身携带,使输液时的行动受限制,易出现回血现象。
本申请人曾公开的91222544.0号实用新型专利,虽克服了上述缺点,但该项技术是以盘簧为动力,驱动在擒纵调速机构控制下的螺杆,有节奏地推进输液瓶中的活塞来输液。仍存在着螺杆的传动效率低,须选用较大负荷的盘簧,增加了实施难度,使用时由于螺杆的伸缩增加摩擦会降低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输液时由病人随身携带,易于实施,使用寿命长的输液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是,它由推进机构和输液瓶两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推进机构上、下夹板(16、23)间的摆轮(7)经擒纵叉(24)与擒纵轮(21)相连,在擒纵轮轴(19)的下部固接的拉绳(28)经过轮(27)至活塞(29)上部的推板(1),擒纵轮轴(19)的上部沿轴螺纹配合的是开关触片(17),与开关触片(17)对应固定于擒纵轮轴(19)上端的是连报警蜂鸣器的开关触头(18);由型内壳(6)和型外壳(9)构成壁腔卧入的弹簧(2)外露端压触推板(1),内壳(6)与外壳(9)构成壁腔封密端压接上夹板(16)后用推进机构的压盖(12)螺纹紧固,其外壳(9)的开口端螺纹连接输液瓶(31)的上端外口处。
本实用新型出现后,输液患者使用它,可以不必担心输液瓶中液面低于人体输液点而出现的回血现象发生。输液临近结束时,可蜂鸣报警。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便于推广应用,使输液的患者实现行动自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快慢调节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报警开关触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快慢调节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上夹板结构(含蜂鸣器、电池等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图6的A-A视图;
图8为图6的B-B视图;
图9为图6的C-C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液瓶结构示意图。
从附图可见,缠绕在擒纵轮轴(19)上的拉绳(28),从下夹板(23)位于轴心线上的孔穿出通过推板(1)拉住弹簧(2)的另一端;摆轮轴(5)上的游丝(10)从快慢调节器(11)中穿过;报警器中的开关触片(17)与擒纵轴(19)螺纹配合,其使用方法和工作过程是:取下输液瓶上的密封盖(33),推板(1)将弹簧(2)压缩回推进机构的内壳(6)与外壳(9)构成的壁腔内后,通过螺纹将推进机构紧固在输液瓶上,成图(1)所示的状态。这时,弹簧(2)的弹力通过推板(1)及拉绳(28)作用于擒纵轮轴(19)上,擒纵轮轴(19)产生扭矩并通过棘轮将扭矩传给擒纵轮有节奏地转动,轴(19)同擒纵轮(21)一起有节奏地转动释放拉住弹簧(2)的绳(28),弹簧(2)随拉绳(28)的释放有节奏地推进输液瓶中的活塞(29)将输液瓶(3)中的药液通过输液管(30)输入人或动物的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涛,未经洪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314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