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扫路车无效
| 申请号: | 95224203.6 | 申请日: | 1995-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7676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谷;朱家全;陈名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金谷;朱家全;陈名刚 |
| 主分类号: | E01H1/02 | 分类号: | E01H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5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扫路车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的扫路车。
现在使用的扫路车主要有两种,其扫地部分基本相同,均采用盘形扫帚将垃圾扫拢,而收集垃圾的方式则不相同:第一种为机械收集方式,采用桶形扫帚将扫拢的垃圾扫入固定的铁制畚箕内,为避免畚箕底面与地面的摩损和因路面的不平而损坏,畚箕的底面不能贴近地面而与地面保持不小的距离,这就造成了收集垃圾不干净,加之畚箕容量有限而存在垃圾收集量太小的缺陷。第二种为真空收集方式,利用高压通风机产生的高速气流形成负压将扫拢的垃圾吸入车厢内。和第一种方式同样的原因,其吸尘风口也不能贴近地面而影响负压的形成至使大质量的垃圾不易吸入,收集不净,另外还存在对路面要求高,吸尘装置清理麻烦,不易彻底清除排出空气中灰尘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扫路彻底干净、无二次污染、结构简单、使用清理方便,对路面适应性强的新型扫路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车体上左右装有两只盘形扫帚相向旋转把路面上的垃圾向中部扫拢,盘形扫帚可由液压马达驱动,车体前进时形成预定宽度的垃圾带,盘形扫帚的后方设有输送装置与车体活动联结,它由多边形结构的骨架、滚筒、活动连接着多只铲斗的传送带构成,骨架的底面与地面平行,两边设有地轮,它的直径以使铲斗随传送带转至底部时能由其自重紧贴地面而确定,与地轮同轴的双链轮的一连通过链条传动给与滚筒同轴联动的链轮。桶形扫帚通过支架联结装于输送装置的后部,与双链轮同轴联动的齿轮和与另一链轮同轴联动的齿轮啮合,该链轮通过链条传动给与桶形扫帚同轴联动的链轮。桶形扫帚和铲斗的长度大于垃圾带的宽度。工作时,输送装置和桶形扫帚随车体前进,由于输送装置与车体是活动联结,所以地轮始终接触地面,骨架底面与地面保持平行等距离,动力通过链传动传给滚筒,滚筒带动传送带移动,由于铲斗与传送带为活动连接,当铲斗随传动带移至骨架底面时能由其自重紧贴地面,且不会被地面的硬物碰坏。与此同时动力通过齿轮传动,再通过链传动传给桶形扫帚,桶形扫帚向下向前旋转把带状垃圾全部滚扫进铲斗中,继之下一只铲斗又开始收集,如此不断收集垃圾并随传送带的上升把垃圾送入车厢。由于铲斗紧贴地面,所以桶形扫帚能把垃圾全部干净地扫进铲斗中,由于桶形扫帚装于输送装置后部,即使有少数遗漏垃圾也再被桶形扫帚一并扫入下一只铲斗中,所以收集垃圾彻底干净。由于骨架为多边形结构,底边与地面平行等距,使铲斗随传送带传至底部时与地面接触有一段时间,即铲斗在这段时间内收集一定量的垃圾,及时送入车厢,不会造成垃圾积聚。清扫结束,输送装置下的液压缸将其顶起,地轮离地,扫路车把垃圾运送达垃圾场,卸开输送装置,车厢下的液压缸将其顶起,自动卸下垃圾。
上述输送装置传送带上相邻两只铲斗的距离小于等于骨架底边的长度,在任何时间内均有铲斗在收集垃圾,桶形扫帚不会把垃圾扫出铲斗之外。
上述输送装置和桶形扫帚的动力来源有两种,一种来源为由它们的自重压力引起的地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此时地轮与双链轮主动齿轮由销钉紧固联动,地轮与滚筒的直径之比等于双链轮与被动链轮的直径之比,使传送带的线速度与地轮前进线速度相等方向相反,即铲斗随传送带转至底部时相对地面静止,所以铲斗能紧贴地面而不被摩损。
上述输送装置和桶形扫帚另一种动力来源可由发动机直接提供,车体上由万向节接于分动器输出轴的传动轴通过一对伞齿轮把动力传给过桥轴,再通过过桥轴头固装的链轮及链条把动力传给双链轮的另一连,继而再传动给滚筒和桶形扫帚,根据不同的车体型号确定传动比,使传送带的线速度与车体前进线速度相等方向相反,同样使铲斗相对地面静止而不受摩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铲斗可静止地不受损坏地紧贴地面,由于桶形扫帚位于输送装置后部,所以收集垃圾彻底干净,对路面适应性强,由于传送带上相邻两铲斗距离小于等于骨架底边的长度,所以在任何时间均有铲斗工作,桶形扫帚不会把垃圾扫出铲斗之外,造成二次污染,由于只要把原机械收集式扫路车中的畚箕改为输送装置,所以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清理方便。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大实用和推广价值。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扫路车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以车体发动机为直接动力源的动力传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扫路车的液压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金谷;朱家全;陈名刚,未经吴金谷;朱家全;陈名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42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