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网片式自旋转弹性填料无效
| 申请号: | 95223671.0 | 申请日: | 1995-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66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05 |
| 发明(设计)人: | 林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云明 |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翁霁明 |
| 地址: | 3100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网片式 旋转 弹性 填料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生物填料,尤其是一种用于废水处理工艺中的生物填料。
目前国内外污水接触氧化处理工艺是使用的各种生物载体、即生物填料品种繁多,各有千秋,有固定式的,也有移动式的,有硬性填料,也有软性、半软性以及弹性填料,但它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移动式单价高,固定式安装不便;硬性填料易堵塞,软性易结团,半软性表面积较小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生物填料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身可转动而达到半移动式的网片式自旋转弹性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弹性填料由中心件和若干弹性件组成,该弹性件为片状并环绕于中心件上,每片弹性件均斜置于中心件上并形成螺旋形状,成为一个可旋转的叶轮。
以上所述的片状弹性件为网格形状,其斜置于中心件的倾斜度为30-60度,在中心件的中心有串连孔,便于多个叶轮状填料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还在片状弹性件的网格交叉处垂直方向设置有水柱,这些水柱可以切割气泡,增加比表面积,有利于生物膜着床与更新导向作用。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介绍:中心件1为圆盘状,它由硬性材料制成,中心设置有串连孔2,用于多个填料的串联组合。中心件1的周边上均环连着多个片状弹性件3,该片状弹性件3斜置于中心件1的周边上成30-60度斜角,使之成为螺旋形状,整体形如一只叶轮,弹性件3形似叶轮片。该片状弹性件3为网格形状,即其为均等的弹性丝条网孔4组成,这种网格(或称网孔)既增加了弹性件的表面积,又增加了空隙率,当将上述结构的填料串连后使用时,在污水中会受到供氧曝气装置的吹气和进出水的推流作用时,即会象一个叶轮而自动旋转,形成一个自旋式的弹性填料。本实用新型还在片状弹性件的网格交叉处设置有垂直方向的水柱5,这些水柱5在自旋过程中能切割气泡,增加比表面积,有利于生物膜着床与更新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生物膜能均匀地分布在片状弹性体上,着床十分均匀,质量、重量将明显提高。第二,使用初期,在还没有挂膜的片状弹性件上由于网孔及水柱的作用能大规模切割出气泡,强化DO含量,氧的利用率EA≥8,加快挂膜速度,大大缩短了生物膜的培殖时间。第三,正常使用后,通过片状弹性件的旋转和其上水柱与水流的切割作用,在对气泡切割的同时,增加了生物膜与氧接触的机会。另外由于DO的提高,增加了氧对生物膜的穿透力,使生物膜厚度、数量增加,提高COD的降解率。第四,填料有效比表面积大,投配负荷高,处理效果好,出水清澈透明,对回收利用十分有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云明,未经林云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36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 下一篇:仿生按摩式多功能吸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