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操纵杆式转向器无效
| 申请号: | 95221441.5 | 申请日: | 1995-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16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嘉 |
| 主分类号: | B62D1/14 | 分类号: | B62D1/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2800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操纵杆 转向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减小转向传动比的转向装置。尤其是使汽车前轮一下就能转到所需要的位置。
目前汽车转向靠的是方向盘转动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又带动滚轮上下转动,滚轮又带动转向垂臂轴转动,转向垂臂轴又使转向垂臂前后摆动,来使转向机构运动来实现前轮的转向。但是转向传动比过大方向盘放空转,使前轮不能及时到位;传动比过小方向盘沉,驾驶员疲劳。现在采用液压助力的方法解决方向盘沉的问题。因为方向盘转一圈,转向轮转很小的角度,转小弯时没什么问题,如果转大弯时,方向盘要转很多圈,转向轮才能到位。方向盘转圈的时间就要超过转向轮需要转向的时间,这样转过的弯度就不符合要预定转过弯度,就会造成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纵杆式转向器。它直接作用在转向垂臂轴上,操纵杆动一点,转向垂臂摆幅也就动点。因为操纵杆和转向垂臂都是固定在一根转向垂臂轴上的,这样转向垂臂与操纵杆就形成一根杠杆,操纵杆动,转向垂臂就动。所以转向灵活、速度快、转向就准确。因此就解决了方向盘传动比过大或过小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一适当长度的铁棒一头固定在转向垂臂轴的另一端,与转向垂臂形成杠杆,铁棒前后移动,促使转向垂臂做相反的移动,这就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
为了进一步省力,可将铁棒朝下安,并配上一块铁块,再用一根牵制杆两端分别连接配重铁和第二操纵杆。操纵杆是利用杠杆力,通过牵制杆推或拉配重铁,使转向垂臂与操纵杆成为连动机构,再通过转向传动机构实现车的转向。在这里通过两次杠杆力和配重铁的辅助,所以省力。
第二操纵杆可制成拉管式或折叠式,同时还可以安到第一操纵杆前面去。
另外利用配重铁对地垂直作用来控制车直行,调整好直拉杆的长度,使两轮平行垂直正前方。遇道路不平偏向时,由于配重垂铁对地垂直原理,应能恢复直行。
本实用新型因为只需要在转向垂臂轴上直接安装操纵杆所以比现在方向盘式转向器结构简单多了,即好制作又好实现。操纵杆与转向垂臂形成一根杠杆,就等于直接操纵转向垂臂,近而达到直接操纵转向轮的目的,所以转向灵活、准确、速度快。
另外不用方向盘转向,也不用两只手操纵,特别是直行有配重垂铁帮忙更是简便多了。由于拆除方向盘驾驶室宽敞多了。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基本的机械原理图。
它是由转向器:1操纵杆 2转向垂臂轴 3轴承盒和转向机构:4转向垂臂 5纵拉杆 6转向节臂构成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图
图中前部分是转向传动装置:是由4转向垂臂 5纵拉杆6转向节臂及10转向梯形臂和11横拉杆构成的。
图中后部分是转向器:是由2转向垂臂轴 1操纵杆12配重铁 13牵制杆和14第二操纵杆构成的。
在图2所示实施例,是在第一实施例基础上又增添了12配重铁13牵制杆和14第二操纵杆。这里是将第一操纵杆手柄朝下安,并附一块12配重铁,目的是由配重铁对地垂直作用,调整好纵拉杆长度,来控制车直行。
第二操纵杆14是通过支点15和牵制杆13推或拉动配重铁,促使第一操纵杆前后摆动来控制车的转向。7转向轴8主销 9前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嘉,未经张春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214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