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盗报警锁无效
| 申请号: | 95219187.3 | 申请日: | 1995-08-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0018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1-13 |
| 发明(设计)人: | 冯殿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殿忠 |
| 主分类号: | E05B45/08 | 分类号: | E05B45/08 |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许久利 |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 报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报警锁,主要是对现行普通门锁所进行的技术改进。
现行的普通门锁,主要是起到锁闭房门的作用,而当被强行撬启时,缺少防范功能,其安全可靠性欠缺。另外,一种加装有电子报警机构的锁,其结构又比较复杂,且报警的可靠性亦不高,同样影响其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中之处而提供的一种既结构简单,又具有可靠报警功能的防盗报警锁。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盗报警锁,它具有锁体壳和锁头壳,在锁体壳内配置有下拨板,该拨板的前端固定连接锁舌,侧向没有与内控偏心拨叉配合的拨移齿;在上、下拨板间配置有滑动卡板,该卡板中间开设有带齿的卡槽,卡板的上部固定有复合弹簧;在锁体壳内固定有一立柱,上、下拨板和卡板经由其长形槽和带齿卡槽装配在该立柱上;在上拨板与锁体壳后侧壁间设有锁体弹簧,在锁体壳的盖板上固定有由上簧片和下簧片组成的电联接触点,与该触点配合在上簧片前部于锁体壳的盖板上配置一由翘板、弹簧及延伸至外控锁芯体前端的压杆构成的触点启闭控制机构,与电联接触点上簧片配合在滑动卡板上伸出一至上簧片下方的顶推杆;在锁头壳内与锁舌口对应设置有由一对簧片组成的电联接触点。
本实用新型与现行同类型的锁相比,具有结构简单,锁体强度高、报警功能安全可靠的优点。
附图是本防盗报警锁结构图。
下面结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锁体壳1、锁头壳17分别由各自的前罩和盖板组成。在锁体壳1内配置下拨板8,板8前端固定连接锁舌16,侧向设有与内控偏心拨叉2配合的拨移齿。在下拨板8上扣置有一上拨板5,拨板5上设置与外控偏心拨叉4配合的拨移齿。上拨板和下拨板间形成一空挡,其空挡内配置滑动卡板7,卡板7中部开设有齿的卡槽,卡板的上部设有一凸柱,凸柱上固定有复位弹簧9。在锁体壳1的前罩内侧固定有立柱3,上、下拨板5、8和卡板7组装呈一体后经由其上下对应的长形槽和带齿卡槽装配在立柱3上。在上拨板5与锁体壳1后侧壁间安装有锁体弹簧6。在锁体壳1的盖板内侧固定一由上簧片10和下簧片11组成的电联接触点,与该触点配合在上簧片10前部于锁体壳的盖板上配置一由翘板13、安装在翘板中部与盖板间的弹簧14及延伸至外控锁芯体前端的压杆15构成的触点启闭控制机构。与电联接触点上簧片配合在滑动卡板7上伸出一至上簧片下方的顶推杆12。在锁头壳17内于锁头壳的盖板上固定有由簧片18和簧片19组成的电联接触点,该触点的上簧片18与锁舌口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两对电联接触点、电源体和报警喇叭连接成回路。一般情况下,锁体壳1内触点的上簧片置于翘板折台上,触点处于开态,电回路不通,无警报。使用锁并启用报警功能时,可按压伸出至外控锁芯体前端的压杆15,使上簧片由翘板折台上滑下,将锁体壳1内电联接触头接通,而此时由于锁舌顶推作用,锁头壳17内的触点处于开态,不报警。在正常用钥匙或由内旋转内控锁把手开锁时,由拨叉4或2拨移锁舌回缩的同时,推动卡板7向上运动,带动顶推杆12将触头上簧片10推至翘板折台上,使触点打开,亦无报警。而当锁体遇拨撬非正常开启时,两对触点均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回路联通,报警喇叭发出报警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殿忠,未经冯殿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91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