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充电机无效
| 申请号: | 95217921.0 | 申请日: | 1995-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5816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月明 |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7/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17000 内***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充电机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快速充电机。
目前国内蓄电池充电机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半波可控硅调压式充电机,第二种是全波变压器调压式充电机。两种充电机均以十小时率电流值进行充电,对于初充电池要进行放电复充,故充电时间长,效率低;有效充电时间与休止时间比小,充电电流瞬时值大,对电池极板冲击大,极板表面易产生气泡,使电池内阻增高,热耗变大。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充放电交替进行式快速充电机。该充电机可将电池放电能量储存,然后再返回电池,可缩短充电时间,提高能量转化率,并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该实用新型由一个次极有一抽头的降压变压器B、三只单向可控硅T1T2T3、大容量电解电容器C和三个控制单元S1S2S3电路构成;其中第一单元S1在电源正半周内为单向可控硅T1控制极G1提供脉宽可调的触发信号,使单向可控硅T1为半波可调整流电路,第三单元S3在电源由正半周电压降至零时刻起为单向可控硅T3控制极G3提供脉宽小于5ms的触发信号,使单向可控硅T3为电能返回电池电路,第二单元S2在电源负半周电压过极大值后开始为单向可控硅T2控制极G2提供脉宽12ms的触发信号,使单向可控硅T2为电池放电电路;其特征是:降压变压器B次极抽头与单向可控硅T2的阴极相联成为充电机输出负极,降压变压器次极的一端与单向可控硅T1阳极相联、T1的阴极与电解电容器C正极相联成为充电机输出正极,降压变压器B次极另一端与单向可控硅T3阳极相联、T3的阴极与单向可控硅T2的阳极及电解电容器C的负极相联,如图1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控制信号波形如图2(b)(c)(d)所示,在电源正半周T3截止,由控制信号发生电路S1、S2分别为T1、T2的控制极G1、G2供给触发信号,T1、T2导通电源向电池及电容C充电;在电源正半周电压降至与电池电压相等时,T1、T2截止,电压继续下降为零时刻起由控制信号发生电路S3给T3控制极G3提供触发信号,T3导通负半周电源电压与电容器电压迭加向电池充电,将电容器储存电能返还电池,电容器C电压下降且小于电池电压;电源负半周过极大值后T3也截止,由控制信号发生电路S2为T2控制极G2供给触发信号,T2导通电池向电容器C放电,电能储存。此时,电源一周内充电两次,电池放电一次,一个循环过程结束。
本快速充电机的特殊效果是:把放电时间插入充电休止时间内,采用电容器C的自举作用使放电能量回收,从而延长了充电有效时间,则可增大充电电流,缩短充电时间,提高能量转化率。电池在充放电交替方式下工作,对于初充电池也就不需放电复充,并可抑制极板产生气泡,活化极板,降低电池内阻,减少热耗,消除电池记忆效应,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2(a)是电源波形图;
图2(b)是T1的触发信号波形图;
图2(c)是T2的触发信号波形图;
图2(d)是T3的触发信号波形图;
图2(e)是充电电流波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电路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月明,未经王月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7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