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道辙叉无效
| 申请号: | 95216683.6 | 申请日: | 1995-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87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3-05 |
| 发明(设计)人: | 孟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爱国 |
| 主分类号: | E01B7/14 | 分类号: | E01B7/14 |
| 代理公司: | 蚌埠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淑贤,张建宏 |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辙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轨道中的一种轨道辙叉。
目前铁路轨道中的辙叉由翼轨、辙叉心轨及垫板等组成,辙叉心轨与两翼轨间有较大的空隙,这样辙叉心轨尖端至两翼轨工作边最近处形成的辙叉咽喉处形成了一″有害空间″。故当列车通过辙叉车轮经″有害空间″时,车轮与翼轨或辙叉心轨的碰撞较严重,车轮外缘面易受损伤且振动较大及噪声较高,同时列车通过辙叉时需减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有害空间″的轨道辙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由两翼轨1、10、辙叉心轨5、及垫板9组成,翼轨1、10和辙叉心轨5、固设在垫板9上,辙叉心轨5的尖端为一圆柱面,两翼轨1、10为一段直轨,在垫板9上位于两翼轨1、10的中心线相交处设有一转轴4,转轴4上装有一段连接轨3,垫板9上开有圆弧形滑槽11,滑槽11的两端面11a、11b分别与两翼轨1、110平行,固设于连接轨3下部的挡块8伸于滑槽11内,且挡块8的两侧面8a、8b与连接轨3的两边平行,档块8两侧面8a、8b至与之同侧的连接轨3底边的距离分别与相对的滑槽两端面11a、11b至两翼轨1、10轨底外边的距离相等。两翼轨1、10对着辙叉心轨5的一端、连接轨3的两端及辙叉心轨5的尖端为同轴圆柱面且轴线与转轴4的轴线重合。连接轨3的长度略小于两翼轨1、10与辙叉心轨5间的距离,以保证连接轨3随转轴4转动分别衔接翼轨1、10与辙叉心轨5时相互间所需的轨隙。
在本辙叉处设一台电动转辙机以带动连接轨3,且连接轨3随转轴4转动时需和另一转辙机带动的尖轨联动,以保证行车的安全。连接轨3可随转4轴转动分别衔接辙叉心轨5和两翼轨1、10,并由圆弧形滑槽11和档块8定位,使衔接准确,这样可消除辙叉的″有害空间″,使列车平稳地通过辙叉。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衔接准确可靠,列车通过时基本无碰撞,且振动小噪声底,同时较原有的辙叉列车的过叉速度可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辙叉可由高锰钢浇铸为一整体辙叉,为保证转轴4与连接轨3的连接及挡块8的固定,连接轨3的轨腰加厚。在垫板9上开有轴孔12,轴孔12内装有一衬套6,转轴4穿过衬套6后旋有轴肩挡圈7,转轴4与连接轨间3为螺纹连接。挡块8由螺钉2固定在连接轨3上。辙叉心轨5的尖端、两翼轨轨1、10的一端及连接轨的两端的圆柱面的轴线同轴且与转轴4的轴线重合,以使连接轨3分别衔接翼轨1、10与辙叉心轨5时相互间的轨隙较小,而又能够转动自如。同时衔接端圆柱面的采用也减缓了车轮通过时的碰撞和振动。本实用新型采用一可转动的连接轨3衔接在翼轨1、10与辙叉心轨5间,消除了有害空间,从而避免了列车通过辙叉时因有害空间而造成的诸多不利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爱国,未经孟爱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66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衬套式硅热还原法炼镁蒸罐
- 下一篇:高压钠灯电子镇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