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将螺丝与垫圈装填结合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5215283.5 | 申请日: | 1995-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2757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英宗 |
| 主分类号: | B23P19/08 | 分类号: | B23P19/08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螺丝 垫圈 装填 结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将螺丝与垫圈装填结合的装置。
一般机械加工或装配生产过程中使用螺丝的机会非常多,为了增加锁紧的效果及避免螺丝对工作物的破坏,所以螺丝均必须套入垫圈一起使用,然而垫圈与螺丝是为两种不同元件,便常因为垫圈与螺丝分开存放不同位置容易遗失,及不同规格的垫圈和螺丝是无法套合一起使用,导致操作者必须大费周章寻找适合的垫圈套设在螺丝方能使用,不仅会阻碍工作进度,而且困扰工作者影响其情绪,实在值得加以改进。
创作人有鉴于上述分开放置的螺丝与垫圈会造成使用者花费精神寻找或是规格不合无法使用的困扰,遂针对此问题加以设计改良,经过不断研究与测试,而终有本实用新型的完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将螺丝与垫圈装填结合的装置,其不但可节省人力操作,能快速有效自动将垫圈一一套入于螺丝上,使用者便不须对照规格寻找,即可随手拾取套入垫圈的螺丝立刻使用,堪称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将螺丝与垫圈装填结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a、一螺丝盘座体,其包括由传动机构带动的螺丝承载盘、定位盘、底座盘及转轴,在螺丝承载盘的周缘对等分设有数个呈圆弧状的仅可置入一个螺丝的孔位,定位盘则是由多个对应于每个承载盘螺丝孔位的片状体组合而成;
b、一垫圈盘座体,其是和螺线盘座体呈倾斜角度设置,且由传动机构带动产生间歇性运动的垫圈承载盘、定位盘及转轴所组成,其中定位盘以螺丝固定于不动的轴承,而由承载盘藉转轴带动垫圈运转,承载盘在与输出轨道前端接驳处形成一切平面,而且在定位盘的周缘亦对等分设有数个容置垫圈且和每一个垫圈厚度相同的圆弧孔位,同时在承载盘的外侧设有一凸出的挡片,在垫圈承载盘的外圈又以螺丝锁固一个围体,该围体的一侧装设有一由马达带动的滚轮,滚轮前端设有毛毡体;
c、一输入轨道,该输入轨道在一旁设有一呈弧状的垫体;
d、一输出轨道,其是锁固在螺丝盘座体的底座盘一侧,该轨道是呈一由右向左渐升的斜面。
所述的自动将螺丝与垫圈装填结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输出轨道在其一侧装设有一呈斜面的片状垫体,垫体一侧形成刀面。
所述的自动将螺丝与垫圈装填结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输入轨道顶面设一盖面。
所述的自动将螺丝与垫圈装填结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带动垫圈承载盘产生“间歇性”运转的传动机构为“日内瓦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令一直呈同方向运转的螺丝盘和垫圈盘,在其二者交会处完成螺丝和垫圈的结合,因为垫圈承载盘运转时产生的“间歇性”,当垫圈承载盘将垫圈带到和螺丝结合的交会处后,便产生一“间歇性”的不运转状态,再以螺丝盘产生较大的切线速度运转便可藉螺丝杆体将垫圈带出而滑入呈上升状的斜面输出轨道,等到已完成结合的螺丝和垫圈离开分别原先所属的螺丝盘和垫圈盘后,下一个螺丝和垫圈又会自动向前递补完成结合,周而复始,便可完成自动将螺丝和垫圈装填和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将螺丝与垫圈装填结合的装置,其中输出轨道在其一侧装设有一呈斜面的片状垫体,垫体一侧形成刀面。其不仅可产生同螺丝经由输入轨道进入螺丝盘定位同样的动作,令已完成结合动作的螺丝和垫圈脱离转盘的定位,而且可藉垫体一侧的刀面将结合好的螺丝和垫圈切离输出轨道进入加工轨道,即进入攻牙机等待攻牙而成为成品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与功能,请参照下列附图所作的说明。
图示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丝盘座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垫圈盘座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俯视图。
图6、7、8为本实用新型的垫圈盘座体传动时的部分动作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螺丝从输入轨道进入螺丝盘座体的动作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螺丝与垫圈结合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辅助平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丝与垫圈结合后脱离螺丝盘座体的动作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英宗,未经刘英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52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