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收式置物车无效
申请号: | 95215246.0 | 申请日: | 1995-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22803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29 |
发明(设计)人: | 陈铭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铭榥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颖虹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收式置物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折收式置物车。
目前,公用的折收式置物车的上板11(图3)和向两主板组件1、1’之间折叠时,在主板组件1、1’之间有两倍的空间,因两使置物车折收的折收厚度大,占地面积多;再者,主板组件1、1’的上板11和底杆必需制成长形,再经弯折成合适的曲度,工艺较复杂,费工费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缩小收折体积的折收式置物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折收式置物车是由主板组件和侧板组件所组成的,主板组件包括有上板、底杆及轴杆,上板两侧中央设轴,轴垂直穿设有轴杆,底杆是左右两侧具有上下错开的轴的杆体,侧板组件包括有折收板、折收杆和轴杆;长形折收板由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组合而成,第一板块四角分别向外延设有轴,第二板块一侧两端向外延设有轴,第二板块另侧中间的轴对应在第一板块一侧的两轴间,折收杆有第一和第二两杆体,且在第一和第二杆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上下错开的轴,轴杆穿设在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互相错开且排列成一直线的轴上,构成置物车的侧面;主板组件中的上板为一长形板体,配合一长直的底杆组成一平面,另在上板下面两侧有相对、且向内弯曲的钩,且底杆底缘也有向上弯曲的钩。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缩小收折体积,占地少,便于存放与运输;使用方便;且可简化制造工艺;成本低。
下面通过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收折示意图。
图3是公知置物车收折状态参考图。
图中:3、3’主板组件,4、4’两侧板组件,30、34、40轴杆,31上板,32底杆,33、45、423轴,35套管,36、36’钩,37、37’支撑部,4折收板,42折收杆,43第一板块,44第二板块,421第一杆体,422第二杆体。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含有两主板组件3、3’和两侧板组件4、4’等,两主板组件3、3’完全相同,两侧板组件4、4’也完全相同;主板组件3有轴杆30、上板31和底杆32,上板31为一长形板体,中间设轴33,在轴33内垂直穿设有轴杆30,在轴杆30外包覆有一长度较短的套管35,使轴杆30的顶端或底端露出套管35外,而底杆32左右两侧有上下错开的轴33的杆体,通过轴33垂直穿设在轴杆30的底部,以形成置物车的两正面;再在底杆30的底端装一车轮34;侧板组件4有轴杆40、折收板41和折收杆42;长形折收板41由第一板块43与第二板块44组成,第一板块3四角分别向外延设有轴45,在第二板块44一侧两端向外延设有轴45,再在第二板块44另侧中间设轴40,它对应接在第一板块43一侧的两轴45之间;折收杆42包括有第一杆体421和第二杆体422,且在第一杆体421和第二杆体422的两侧分别有上下错开的轴423,并配合轴杆34顶端穿设在第一板体421、第二板体422相接的轴423处,以形成置物车的侧面,上述为与公知技术相同之处,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主板组件3的上板31为一长形板体,配合一长直的底杆32,以组合成一平面,就是置物车的正面,另在上板31的正面两侧有相对、且向内弯曲的钩36,36’且底杆32的外侧缘有分隔两端的支撑部37,37’,故而,上板31系一扁平的板体,而底杆32则是一长直的杆体,所以制作与组装均简便。
如图1、2所示;主板组件3、3’外侧的钩36、36’、支撑部37、37’可装设饰板,且主板组件3、3’与侧板组件4、4’两侧亦穿在轴杆33内旋转收合,减少折收体积,便于存放。
收折时,可向内按压侧板组件4、4’中央处的轴杆40,使第一板块43与第二板块44重叠,而第一杆体421与第二杆体422亦重叠,并同时压合在两主板组件3、3’之间;由于主板组件3、3’与侧板组件4、4’的接合位置在角落处,故而主板组件3、3’与侧板组件4、4’之间可折收成如三明治,主板组件3、3’与侧板组件4、4’之间几乎没有空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铭榥,未经陈铭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52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