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面积薄窗核辐射探测器无效
| 申请号: | 95213899.9 | 申请日: | 1995-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257927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7-16 |
| 发明(设计)人: | 赵秀清;陆双桐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秀清 |
| 主分类号: | G01T1/185 | 分类号: | G01T1/18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面积 核辐射 探测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辐射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量γ辐射,如低能γ辐射强度的探测器。
目前测量γ辐射通常使用四种探测器,即GM计数管,电离室,正比计数管和闪烁探头(即晶体加光电增管),使用这四种探测器的皮带核子称在国内外市场上均有产品销售,并以电离室居多。但不论何种探测器都不能满足轻物料质量计量的要求。以电离室为例,不论单电极不锈钢电离室,还是多电极碳钢电离室,或者多电极全不锈钢电离室均使用10-100mCi的137Cs放射源,由于其能量偏高,因此对轻物料质量变化的感应就很弱,不能进行有效的质量计量,如果采用低能的放射源(如241Am放射源),则由于电离室壁都较厚,碳钢电离室的壁更厚,使得低能γ射线穿透室壁时衰减太多,因而,输出信号太弱,同样不能有效地对轻物料质量进行计量。如果采用低能γ辐射并用闪烁探头(即晶体加光电倍增管)作探测器,则要求使用大于皮带宽度的线源,这不仅加大了成本,对使用也很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要克服现有计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大面积薄窗核辐射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大面积薄窗核辐射探测器的技术方案是它主要由左、右端盖、中心电极、陶瓷密封绝缘子、高压电极、入射窗、密封罩,密封板、密封圈、电缆插座、排气管、前置放大器、保护膜和方形槽构成,其中的中心电极两端通过左、右连接杆固定在左、右端盖上,在左、右端盖上分别装有带保护环的陶瓷密封绝缘子和密封罩,在左端盖上还装有排气管,在右密封罩内装有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的电气连接通过密封板上的电缆插座与二次仪表相连,入射窗与左、右端盖、高压电极固定在一起,整个电离室放在方形槽内,槽的上方安装有防护膜。所述陶瓷密封绝缘端子是由电极引出管,上、下绝缘柱,接地保护环和封接环构成,其中的电极引出管固定在上绝缘柱上,保护环固定在下绝缘柱上,上、下绝缘柱的表面涂有防潮涂料,并通过封接环与左、右端盖连接。所述高压电极由左、右侧板和底板组成,其截面大致呈U形。所述密封板通过密封圈和压紧螺环将前置放大器密封在右密封罩内。所述中心电极为一圆柱状电极,如不锈钢管,其有效长度为200-1200mm。所述入射窗为不锈钢箔或钛箔,其厚度为0.05-0.3mm,宽度为50-150mm,长度为250-1250mm。所述入射窗的厚度为0.05mm,宽度为100mm,长度为500-800mm。探测器内充有惰性气体氙、氩或混合气体。所述在方形槽和电离室之间填有填充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大面积薄窗核辐射探测器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电离室,它的优点主要是不仅对能量较高的γ辐射(如137Cs源)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尤其对低能γ辐射(如241Am源)同样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以实现现有探测器(包括现有电离室在内)所不能实现的对轻物料输送的质量计量。
本实用新型把电离室设计成截面为方形或长方形,射线的入射窗采用大面积不锈钢箔或钛箔,以利于低能γ射线的穿透。左右端盖上均有一个带保护环的陶瓷密封绝缘子,以降低漏电流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为保持电场的均匀,中心电极采用圆柱形结构,整个电离室材料均由不锈钢构成。为保持电离室长期稳定的工作,所有焊接,包括不锈钢箔的焊接均采用Ar弧焊接。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大面积薄窗核辐射探测器的结构,将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其附图有:
图1、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探测器的主视图和剖视图;
图3为其中的陶瓷密封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3中:
1、2、左右端盖 3、4、陶瓷密封绝缘子
5、排气管 6、7、左右密封罩
8、中心电极 9、10、左右连接杆
11、12、左右侧板 13、底板
14、入射窗 15、压框
16、前置放大器 17、螺杆
18、密封板 19、密封圈
20、压紧螺环 21、多芯密封插座或电缆插座
22、保护膜 23、方形槽
24、填充材料 25、电极引出管
26、上绝缘柱 27、接地保护环
28、下绝缘柱 29、封接环
30、防潮涂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秀清,未经赵秀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38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