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多管旋离式水膜除尘器无效
| 申请号: | 95212705.9 | 申请日: | 1995-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3808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兴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兴玉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多管旋离式水膜 除尘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除尘器装置,特别是一种锅炉多管旋离式水膜除尘器。
现有的锅炉除尘器有些是以水膜除尘方式为主,这种除尘方式的除尘效果比较理想,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现有水膜除尘器的除尘管半径过大,烟尘颗粒依靠离心力与这壁上水膜结合的机遇较小,有部分烟尘在管道中部排出,除尘效率不高。
2、耗水量大,排出的烟气含水量较多,对管道和引风机具有腐蚀作用,故会降低管道和引风机的使用寿命。
3、现有的水膜除尘器体积庞大,选材受到限制,造价较高,这会给锅炉使用方带来经济负担,对环保设备的推广使用造成一定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多管旋离式水膜除尘器,它利用离心力原理,大大缩小除尘管半径,并在除尘管内加入螺旋导片,提高除尘效率;烟气含水量低,可有效降低管道腐蚀程度,延长除尘器的使用寿命;体积小,造价可大幅度降低,减轻使用者的经济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锅炉多管旋离式水膜除尘器包括壳体、进烟口、出烟口、除尘管。进烟口与锅炉排烟口连通,除尘管置于壳体内,进烟口置于除尘管上方。除尘管均匀分布固定在分水箱的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且立式安装。除尘管由大直径改为多个小直径。除尘管的进尘口朝向进烟口,除尘管的出尘口朝向沉灰池。除尘管内置有一导轴,导轴上固接有螺旋导片,烟尘在螺旋导片的作用下而旋转,产生离心力,灰尘颗粒被甩向管壁与水膜结合进入沉灰池。处于上隔板与下隔板之间的除尘管的管壁上均匀加工有通孔,上水管与分水箱连通,水进入分水箱后经除尘管的通孔进入除尘管内,在管内壁形成水膜。除尘管的进尘口或者处于除尘管的切线位置,进尘口与进烟口相对应。
在除尘管内还设有出烟管,这是在同一发明构思的其中之一的技术方案,它的出烟管与除尘管内壁之间有一定的通过烟尘的间隔。烟尘从除尘管的进尘口通过,与水膜结合的烟尘颗粒进入沉灰池,滤过的烟气从出烟管中排出。出烟管上口朝向出烟口,出烟管的下口朝向沉灰池。这时的出烟管代替导轴,螺旋导片固定在出烟管上。
在每排除尘管出尘口或者进尘口的对应处设有喷水管,这是同一发明构思的其中之一的技术方案,这个技术方案的除尘管上不设有通孔,其管壁上的水膜是由喷水管喷出的水所形成,在喷水管朝上出尘口或者进尘口的一侧加工有喷水孔,在喷水孔与出尘口或者进尘口相对应。喷水管与上水管相通。
另外,除尘管的内孔形状为空心圆柱体或者由上部的空心圆柱体过渡到下部的空心圆柱体。
本实用新型是根椐离心力的原理(任何作旋转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离心力与旋转半径成反比,与旋转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将原来大管径的除尘器改为由多个小直径除尘管构成的除尘器,且在每个除尘管内加装有螺旋导片,使烟尘在螺旋导片的引导下产生较强力的旋转,烟尘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除尘管内壁与水膜结合,以达到除尘的目的。由于除尘管的半径大大小于现有技术除尘管半径,离心力在同样速度下有大幅度地提高,使烟尘颗粒可在有效半径内充分与水混合,而混合后的灰尘颗粒的质量的增加,在同样半径的情况下,离心力也随之提高,其烟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除尘效果高于同类锅炉除尘装置。
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的总的体积大大小于现有除尘器,选材容易,可选用玻璃、陶瓷、金属、塑料等材料制做,其制造成本低,可大大减轻使用单位的经济负担,使环境保护工作更顺利地开展。
再者,本实用新型采用低耗水方式,由于每根除尘管的直径较小,烟尘颗粒的离心力较大,无须提高水用量,就可使烟尘颗粒充分与水结合,这样,分离后的烟气中含水量就很少,可有效降低烟气对管道及引风机的腐蚀程度,同时也节约了用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主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主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主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除尘管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除尘管和螺旋导片的实施例1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管和螺旋导片的实施例2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除尘管和螺旋导片的实施例3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兴玉,未经赵兴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27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