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中频电缆隧道通信中继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5212441.6 | 申请日: | 1995-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234667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9-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蔚英;王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工业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B3/02 | 分类号: | H04B3/02 |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锡明 | 
| 地址: | 05008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频 电缆 隧道 通信 中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信领域内的无中频电缆隧道通信中继装置,特别适合于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下铁路及矿井坑道内等场合作远距离地下通道的通信中继装置。
电子工业部第五十四研究所已公开了中国专利号91100-496.3,专利名称为“地下通道通信方法及设备”的专利,在该专利中设置的端站与中继站、中继站与中继站之间用有线电缆串接,通过有线电缆传输带有话音的465KHZ中频信号与工作状态控制信号合一的通信信号,用有线电缆传输456KHZ中频信号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由于单模信号多余耦合导致300米长度以下隧道通信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二是用有线电缆传输安装电缆的施工难度大,而且投资大,因此给用户使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采用电力线串接端站与中继站、中继站与中继站进行传输通信信号的无中频电缆隧道通信中继装置,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安装维修方便,性能可靠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它由功分器1、中继器2、传输附加器3、电力线隔离器4、平板天线6、直流电源7组成,并多个无中频电缆隧道通信中继装置之间传输串接由二根电力线5构成,其中平板天线6通过电缆线与功分器1入端连接,功分器1出端串接中继器2后与传输附加器3入端连接,各传输附加器3的出端1、2分别与二根电力线5并联连接,二根电力线5通过连接电力线隔离器4后与市电220V交流电源连接,直流电源7输出电压V端与中继器2电源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本实用新型传输附加器3由变压器T、电容C1、C2、C3组成,其中中继器2出端与电容C1、变压器T的初级线圈L1一端并接,电容C1、初级线圈L1另一端与地端连接,变压器T的次级线圈L2两端分别串接电容C2、C3后与二根电力线5并接。
本实用新型电力线隔离器4由线圈L3、L4、L5、电容C4组成,其中市电220V交流电源入端3、4分别与线圈L3、L5的一端并接,线圈L3、L5的另一端分别与传输附加器3的出端1、2并接,线圈L3的中心抽头串接线圈L4、电容C4后与线圈L5的中心抽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平板天线6由金属板8、压板9、电缆线10、电缆头11、固定夹12组成,其中两块金属板8用紧固件固定在一块压板9上,两金属板8前端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电缆线10用固定夹12固定在一块金属板8中间,电缆线10一端与电缆头11焊接、另一端的电缆外导体、内导体分别用紧固定件连接在两块金属板8相对前端上,电缆头11通过一个支架用紧固件固定在压板9的一端前侧,上下压板9压住金属板8后并用紧固件安装成一整体。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普通的二根电力线串接端站与中继站、中继站与中继站进行传输带有话音的465KHZ中频信号与工作状态控制信号合一的通信信号,克服了300米长度以下隧道不能通信的缺点,保证了任何长度的隧道的正常通信。
2.本实用新型安装连接不需专门施工安装电缆,减少了用户的投资,节约了地下隧道通信工程成本,便于普及推广应用。
3.本实用新型只采用简单的附加电路,实现了用电力线传输通信信号,因此装置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安装维修方便,性能可靠,是一种理想的地下隧道通信装置。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方框图及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输附加器3的电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力线隔离器4的电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平板天线6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工业部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电子工业部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24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