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包轮式防盗车锁无效
| 申请号: | 95211563.8 | 申请日: | 1995-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226109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01 |
| 发明(设计)人: | 茅金声 | 申请(专利权)人: | 茅金声 |
| 主分类号: | E05B71/00 | 分类号: | E05B7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6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 盗车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包轮式防盗车锁,它用于各种类型的摩托车、助力车、山地车及有关型号汽车等车辆的最新型防盗报警装置。
目前社会上各种盗车案件不断发生,尤其大、中城市更为严重。市面上虽然出现各式各样的防盗车锁,但都始终“锁不住这般日益增大的盗车歪风。其根本原因是这类防盗车锁的设计原理控制不了盗车者的作案手段和盗术。这类车锁都是用锁体固定车架某一部位,再锁扣车轮,或用锁链锁连车架和车轮,以不让车轮转动而达到防盗保车的目的。这些锁的缺点不仅是易卸、易撬、易开、易坏,同时还难防作案者以大型钢筋剪剪断锁舌、锁链而盗车,也难防作案者提起车架后身,以前轮滚行的盗术偷车,更难防盗车团伙结伙将整体车辆移搬到其它运输工具上盗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综合克服了上述车锁的各类缺点,防范当今盗车者的作案新盗术,给用户提供一种撬不动、剪不断、经久耐用,双锁关启,一经震动立即向车主的专用BP机发出报警信号的防盗车锁。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包轮式防盗车锁,它包括锁体、锁舌,其特征在于;在锁体内设置有甲锁、乙锁、滚珠触发传感器、编码发射电路、电池、发射天线;锁体呈U字形;甲锁、乙锁共同起作用将锁舌定位于U字形的上端;滚珠触发传感器检测锁体的振动而触发编码发射电路,使之通过天线发出编码的无线电信号;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无线电接收机(用户专用BP机)接收上述无线电信号。发射天线做成一个钩子形状,当该锁不用时,可将它挂在车体的某一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包轮式防盗车锁还包括一个锁盖,它也呈U字形,下端用转轴可旋转地固定在锁体的U字形下端。在锁盖与锁体连接处安装有一个类似于洗衣机上盖开关的开关,以触发编码发射电路。
所说电池是从锁体的U字形的一个内侧面放入锁体中去的。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包轮式防盗车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包轮式防盗车锁在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包轮式防盗车锁滚珠触发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包轮式防盗车锁电原理图。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包轮式防盗车锁主要包括锁体1、锁舌2、甲锁3、乙锁4、滚珠触发传感器5、编码发射电路6、电池7、发射天线8。锁体1是一个金属壳体,呈U字形。与常规的自行车锁一样,在锁体1中安装有锁舌2,在打开状态下,由弹簧(未示出)将锁舌2拉回锁体1中;在关闭状态下,由甲锁3和乙锁4将锁舌2定位在U字形的上端。甲锁3和乙锁4构成一对“夫妻”锁,共同起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包轮式防盗车锁的使用情况见图2。当有人搬动车辆或撬锁时,滚珠触发传感器5(其结构见图3)可检测锁体的振动而触发编码发射电路6,使之通过天线8发出编码的无线电信号。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无线电接收机(用户BP机)可接收到上述无线电信号。因此,车主可立即得知,从而避免车辆被盗。天线8可做成一个钩子形状,当该锁不用时,可将它挂在车体的某一部位。
另外,为了防雨,还可安装一个锁盖9,它也呈U字形,下端用转轴可旋转地固定在锁体1的U字形下端,而且在锁盖9与锁体1连接处可安装一个类似于洗衣机上盖开关的开关,以触发编码发射电路6,该功能与上述滚珠触发传感器5的功能相同。
电池7是从锁体1的U字形的一个内侧面放入锁体1中去的,因而,在使用时防止了作案者将电池取出。
图2中,锁体1的U形内侧紧包车轮外胎,锁舌2近贴车轮钢圈,由于U形内侧与车轮外胎之间,锁舌2与车轮钢圈之间无空隙,作案者无法上下左右撬锁。由于锁舌紧贴钢圈,作案者如用钢筋剪剪锁舌,是无法剪断的,因为钢筋剪此时只有剪刀尖端起作用,但剪刀尖端的力点受力最小。
如作案者强力撬锁,一方面会报警,另一方面势必造成车轮钢圈与车胎的变形与破坏,车无法正常运转,达不到偷车的目的;不从车轮轮上取下锁,车轮就不可能转动360度,因为锁的长度大于车架的后平叉或前二叉的宽度,所以作案者就无法推着车走。
图3显示了滚珠触发传感器的结构,它由一个碗型体51、滚珠52和触角传感罩53组成。触角传感罩53上布满了相间的正负极触角(参见图1中的标号5)。碗型体51内设有一钢珠52,正常在碗型体的碗底,当本实用新型的包轮式防盗车锁被作案者撬、敲及震动或车轮的转动,碗底的钢珠52即会离开锅底(弹跳、滚动),碰到触角传感罩53上的任意一对正负极触角,传感器发挥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茅金声,未经茅金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15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烧烤涮一体化火锅
- 下一篇:新型反火型煤气发生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