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防盗用、防窃听功能的电话机无效
| 申请号: | 95211017.2 | 申请日: | 1995-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4271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向前;宋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M1/70 | 分类号: | H04M1/70 |
| 代理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田文英 |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盗用 窃听 功能 电话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电话通信领域的具有防盗用防窃听功能的电话机。
市场上现有的电话机防盗用防窃听装置,都设在电话机之外,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1.必须设计专门电路来判断用户电话机的摘/挂机状态,才能使防盗用防窃听电路分别工作于相应状态,即挂机状态下检测盗用,摘机状态下检测窃听。不仅增加了成本费用,而且使可靠性降低。
2.不同型号的电话机,作为窃听识别关键参数的摘机电压不同,所以这类防盗用防窃听装置对不同型号的电话机适应性差,难以普及使用。
3.电路另设,与电话机电路有重复,造成冗余;机壳另设,使可靠性降低,造价升高,并给安装和使用带来不便。
这些缺点和不足,使这类外接式防盗用防窃听装置不可能做到真正地可靠无误,多数只能做到简单的盗用识别。这类装置已申请专利的有:CN2163491Y,多功能电话防盗用报警器;CN2166561Y防外接多功能电子电话锁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本身具有防盗用防窃听功能的新型电话机。根本性地消除现有防盗用防窃听技术的困难和缺点。简便可靠地实现电话线路的防盗用、防窃听。
本实用新型包括防盗用防窃听电路、振铃电路、拨号与通话电路。防盗用防窃听电路通过双联叉簧的一联与外部电话线路相连,振铃电路、拨号与通话电路通过双联叉簧的另外一联与外部电话线路相连。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振铃电路4、拨号与通话电路5采用普通电话机的通用电路。防盗用防窃听电路由识别电路1、报警干扰电路2、基准电压电路3组成。识别电路1的电压采集端通过双联叉簧的一联接外部电话线路,基准输入端接基准电压电路3的输出端,控制端接报警干扰电路2的启动端。
识别电路1由双联叉簧K11、K12,桥式整流电路DD1、DD2,电阻R1、R2,三极管Q1组成;报警干扰电路2由电阻R3、发光二极管L1、音乐集成片IC1、三极管Q2、电阻R4、电容C1、C2、C4、变压器T、扬声器SP、电阻R5、电池E、齐纳管Z1、双联开关K21、K22组成。
外部电话线路中的任意一条接双联叉簧第一联K11的固定接点,另一条同时接桥式整流电路DD1的B端和DD2的B’端。K11的常触接点接DD1的A端,常开接点接DD2的A’端,电阻R1、R2串接在DD1的C、D两端。双联叉簧第二联K12的固定接点接三极管Q1的基极,常触接点接在R1与R2的连接点处,常开接点接DD2的C’端。音乐集成片IC1的正电源端ES接Q1的集电极,负电源端接DD1的D端,电阻R3与发光二极管L1串连后与IC1并联。三极管Q2的基极接IC1的信号输出端S,发射极接DD1的D端,集电极通过电容C1接DD1的C端。电容C2与变压器T的线圈1’2’串接在Q2的集电极DD1的D端之间。电池E的负极接DD1的D端,齐纳管Z1的正端接DD1的D端,与电池E并联。双联开关第一联K21和电阻R5串接在DD1的C端与电池E的正极之间,第二联K22的一脚接Q1的发射极,另一脚接在R5与K21的连接点处。DD1的C端通过电容C3,电阻R6接三极管振铃电路4的电源端,电容C4和变压器T的线圈2’3’串接在振铃电路4的输出端与DD1的D端之间,T的线圈4’5’与扬声器SP并联。
当双联开关K21,K22打开时,防盗用防窃听电路不工作,本实用新型成为一部普通电话机;当双联开关K21、K22闭合时,则具有防盗用防窃听功能,具体为:
挂机时外部电话线路通过叉簧K11、桥式整流电路DD1、电阻R1、R2组成的分压电路、叉簧K12、在三极管Q1的基极产生一个电压信号Von。电话线路正常时,Von小于Q1的集电极电压,Q1不导通,电路不动作;当电话线路上有盗用行为时,Von减小,Q1导通,启动报警干扰电路2:L1发光指示,IC1开始工作,输出信号经Q2放大后,经过C2、线圈1’2’耦合到扬声器SP上发报警声;同时经过C2耦合到电话线路上产生干扰信号。
摘机时外部电话线路较小,通过叉簧K11、桥式整流电路DD2、叉簧K12、直接加在三极管Q1的基极上(不再分压),称为Voff。与挂机时的情形类似,电话线路正常时,Voff小于Q1的集电极电压,Q1不导通,电路不动作;当电话线路上有窃听行为时,Voff减小,Q1导通,启动报警干扰电路2。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10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装拆自锁式刀具
- 下一篇:子母门冰箱冰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