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调光定位套的电筒无效
| 申请号: | 95207754.X | 申请日: | 1995-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2350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9-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汉平;林兆伟;何志高;冯洪;范均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电筒工业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L7/00 | 分类号: | F21L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彦孚,李荣枢 |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调光 定位 电筒 | ||
内置调光定位套的电筒由头盖、反光罩、筒身、筒颈、尾盖、电珠等组成。
现有电筒校光通过二级螺纹结构调整电珠在反光罩中的位置来达到,调校光环,方法是:一是调整筒颈与筒身联接的螺纹,使固定在筒颈上头盖移动,改变了电珠在反光罩中位置;二是调整头盖与筒颈联接的螺纹,使头盖中的反光罩移动,改变了电珠在反光罩中位置。
二级螺纹结构调校光环比较难达到到较理想效果,因二级螺纹既起联接作用,又起校光作用,因而削弱了联接作用,两者不能兼备,为了达到校光作用,筒颈与筒身或头盖的螺纹联接很松动,在使用过程中,很易改变它们之间位置,从而导致已调校好的光环变化,又需重新调校。同样,为了使筒颈与筒身和头盖联接得牢固,就有失去调校较佳的光环可能。
为了克服现有电筒调校光环不理想状况,实用新型内置调光定位套的电筒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新的调校光结构,即能使电筒各部件牢固联接,不能达到理想的校光效果。内置调光定位套的电筒采用校光与紧固功能分开的方案,其特征结构是有一定位套(1)和调节环(3),它们有螺纹相配合,安装在头盖(2)上,头盖(2)一端用螺纹与筒颈连接,旋转调节环使定位套移动,带动固定在定位套上的反光罩(8)一齐位移从而改变了电珠(9)与反光罩位置,达到校光目的。本实用新型使调光螺纹和紧固螺纹分开使用,达到理想调光和紧固效果。
现用一实施例说明内置调光定位套的电筒的结构。
图1是内置调光定位套的电筒装配图。
图2是内置调光定位套的电筒定位套主视图。
图3是内置调光定位套的电筒定位套左视图。
图4是内置调光定位套的电筒头盖主视图。
内置调光定位套的电筒的组成是(图1):尾盖(7)、筒身(5)、筒颈(4)、电池(6)、调节环(3)、头盖(2)、定位套(1)、反光罩(8)、电珠(9)。
筒颈(4)与筒身(5)用螺纹联接,亦可以与筒身连成一体,本例电筒就是用塑料注射成型,筒颈与筒身是一整体。头盖4(图4)一端有螺纹与筒颈连接,定位套(1)(图3、2)螺纹由同一直径螺纹的四段园弧组成,这四段螺纹内置于头盖上四个空腔中,并能自由移动。
调节环(3)(图1)的内螺纹与头盖(2)螺纹和定位套(1)螺纹相配合。
内置调光定位套的电筒调节过程是,正或反方向旋转调节环(3),在螺纹推力作用下,定位套(1)沿着头盖(2)的空腔左右移动,使固定在定位套上反光罩(8)位移改变了电珠(9)在反光罩(8)的位置,达到了调校光的目的。
本实例调校光的结构简单、可靠,而且可用塑料代替金属材料,加工效率高,安装方便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电筒工业公司,未经广州市电筒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77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