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横式百叶窗无效
| 申请号: | 95205033.1 | 申请日: | 1995-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1709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1-10 |
| 发明(设计)人: | 粘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粘铭 |
| 主分类号: | E06B7/08 | 分类号: | E06B7/08 |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穆魁良 |
| 地址: | 台湾省彰化***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百叶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窗,特别是一种横式百叶窗。
目前的百叶窗的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百叶窗10的上横梁11通过两挂座20及固定螺钉24悬吊固定,挂座20是由一中空的两侧敞口的本体21和与本体一敞口侧插遮的饰片22构成,本体上开有螺孔23,在一敞口侧设有与饰片22插合的插槽26,本体的容纳空间25与上横梁两端插合。在上横梁11内还装设有控制其下垂帘片角度的角度调整机构13和升降机构14,上横梁11为一凵形的横向框板形结构,在帘片12的下部吊垂有下横梁15。
这种百叶窗所存在的问题在于:
由于挂座20是由本体21和饰片22两个部分组构而成,而且,有左、右之分,即左右不能装错,否则,就不能与上横梁11相插合配装,故具有安装不方便的缺点。
另外,由于挂座20与上横梁插合其厚度大于上横梁11的厚度,因此,最上边一个帘片12为了避免碰触挂座,因此,其设置位置要靠下,这样就导致了帘片与上横梁下部有较大的间隙,即帘片遮蔽后仍还有间隙,影响到了实际遮蔽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美观大方,具有较佳的遮蔽效果的一种横式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在上横梁下吊置有可升降并调整角度的帘片,在上横梁槽框内设置有帘片的角度调节机构和升降机构,在帘片的最下部吊置有下横梁,在上横梁的两端一开口处插放有饰盖,而上横梁是通过位于其后上部的两个对称的挂座而被固定的,两对称挂座呈形,其水平段与凵形上横梁前侧内弯沟槽相钩卡,而其垂直段与壁面固定,在垂直段下部有一略前探的定位沟槽,定位沟槽可与上横梁后下侧下凸的凸缘卡合,这样,上横梁可从前侧向后推卡入形挂座内并可沿横向调整安装位置,而挂座被上横梁掩遮住,同时,最上部帘片因不受挂座的限制可尽量向上设置。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第1:由于挂座位于上横梁上后侧并被上横梁掩遮起来,故从百叶窗前侧看不到挂座、而只看到整体的上横梁,因此,外形美观、整洁。而由于无挂座下凸部分的限制,最上一个帘片的位置可尽量靠上设置,即、遮蔽时可不出现较大间隙,再加上有上横梁后板壁下凸凸缘的掩挡作用,使百叶窗能够达到均匀的、较佳的遮蔽效果。
第2:由于挂座与壁面固定,而上横梁与形挂座组装时只需由前向后推即可实现卡合固定,而且,卡合后还可沿横向调整安放位置,故装配十分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现有横式百叶窗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挂座20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现有横式百叶窗装配示意图之一
图4是现有横式百叶窗装配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结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的结构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装配过程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下面将合附图5至9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一凵形的上横梁11,上横梁11下部吊置有由若干帘片12串构成的百叶窗10,上横梁11与挂座相插装,设有螺孔43的挂座与壁面相固定,在上横梁11凵形槽腔内装设有帘片12的角度调整机构14和升降机构13,在帘片12的下部吊置有下横梁15,其特征在于:挂座40是两个对称的形板体,在其水平段41前部设有和凵形上横梁11前侧壁板内弯沟槽17相钩卡的上弯承托部44,在其垂直段42的末端有一前探的弧形承托部45,弧形承托部45与凵形上横梁11后壁板下部相卡兜。参见图5至图9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
凵形的上横梁11后壁板下部下凸的凸缘18与弧形承托部45根部的定位槽道46相卡合定位,下凸凸缘18的下凸宽度部分与最上部的帘片14构成等高的遮蔽状态或开启状态。参见图5至图8
挂座40的水平段前部的承托部44为一L形的上弯钩状,与上弯钩状承托部44相钩卡的是凵形上横梁11前壁板上的向内下方弯设的L形沟槽17,在凵形的上横梁11的横向贯通凵形槽的两端插放有饰板16。参见图5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关系如图7至图8所示
首先将挂座40与壁面固定,再将上横梁11的前侧L形构槽17与挂座40的上弯钩状承托部44相钩卡住,而其水平段41与垂直段42内侧拐角处正好卡在凵形上横梁11后侧壁板部,以使横梁可以将挂座掩遮起来。以达到更美观的效果。如继续内推凵形横梁11,即可使后壁面处下凸凸缘18卡入挂座定位槽道46内,以达到更牢固定位的目的。同时,由于挂座40位于凵形上横梁11的后侧,不会与百叶窗10的最上部一帘片12发生干涉,故最上部帘片可以与上横梁11底面保持较佳遮蔽效果。参见图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粘铭,未经粘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50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