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呼救器无效
申请号: | 95204561.3 | 申请日: | 1995-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231811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7-24 |
发明(设计)人: | 袁家平;张宗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G08B3/10 | 分类号: | G08B3/10 |
代理公司: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翁建华 |
地址: | 53002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呼救 | ||
本实用新型属提供可听的信号装置。
在临床上,突发性病人发病时极易昏倒,必须及时抢救,否则会有生命危险。为了给诸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脑溢血、癫痫等突发性病人提供一种昏倒呼救装置,现已出现自动呼救器的技术,例如已有人设计出了冠心病人昏倒呼救器,在呼救器上写有“药在上衣口袋,请帮我服药”、“请速将我送医院急救”等求援语句,并注有用药量,以供前来救助的公众阅读使用。这种呼救器的传感器是水银开关,佩戴此呼救器的病人站立时水银开关断开,报警电路不工作;一旦平卧,水银开关中的水银便接通报警电路的电源,呼救器发出报警声,使用比较方便,但其缺点是当患者由于其它原因,例如:弯腰也会引起水银开关接通,容易产生误报警;又由于现有呼救器的发声元件采用普通喇叭,功放电路中没有使用升压变压器,报警声不够响亮,离患者稍远一些或患者周围声音嘈杂一些别人就无法听见报警声;且现有技术的呼救器是放在上衣口袋内,体积也偏大,许多人感到不习惯,携带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报警准确性高、报警声特别宏亮、且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的腰卡式自动呼救器。
本实用新型以如下方式实现其目的:水银开关SK通过电位器W与延时电子开关中的电容C1的正极相连,延时电子开关中的可控硅CT的阳极接干电池正端,阴极接报警电路,控制极接BG1的发射极;升压变压器T初级线圈的一端接报警电路三极管BG8的发射极,另一端接地,次级线圈接高响度喇叭。
本实用新型改善了现有的冠心病人昏倒呼救器的性能,其报警的误报率低,警报声特别宏亮,引人注意,当采用两节A23微型干电池供电时,响度可在119分贝以上。本实用新型不仅在医疗上有显著作用,还可作为微型防暴报警器用,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呼救器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电路采用了并联的两节微型干电池,力求减少电源内阻,提高报警响度。延时电子开关电路包括水银开关SK、电位器W,电阻R1、Re、电容C1、可控硅CT、三极管BG1,还有手动报警和警戒状态切换开关K2,当K2的2、3之间接通时为警戒状态,1、2之间接通时即为手动报警。报警电路中的三极管BG3、BG4构成超低频多谐振荡器,振荡频率约为2HZ;由BG5、BG6构成音频多谐振动器,振荡频率约1.7KHZ。功放电路的主要元件有BG7、BG8和升压变压器T。当病人昏倒时,水银开关SK接通,电源通过SK、W对电容C1充电,当C1充电至一定电压后,BG1导通,在BG1的发射极形成的正脉冲触发可控硅CT导通,达到了延时的目的。报警电路得电工作,用前级超低频信号调制后级音频信号,以产生警报效果,已调制的信号经BG7、BG8进行功率放大后,由升压变压器T升压至100多伏,推动高响度喇叭HA发出响亮的警报声。
图2表示了本实用新型呼救器的外观形状,呼救器外壳3的前板上有喇叭2,侧面有手动报警和警戒状态切换开关1,后板有电池盖4和弹力挂夹(图中未画出),病人可以方便地将呼救器挂在腰带上。若将本呼救器作防暴用,佩带者在情况危急时,可拨通手动报警开关,巨大的警报声有助于吓退行暴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三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45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降淤板
- 下一篇:可升降切割的收摺式木工裁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