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田测井车新型计量器无效
| 申请号: | 95203161.2 | 申请日: | 1995-0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9825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宗义 |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 |
| 代理公司: | 宝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苟东红 |
| 地址: | 72100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测井 新型 计量器 | ||
本实用新型是安装在油田测井车上测量井深、起下速度和电缆承受能力的新型计量器。
目前油田测井车上所用的计量器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美国的“马丁代克,其走缆方式请参见附图1,它是将上面的张力轮和下面的计量轮产生的合力变成电信号送往仪器显示力大小。它在实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测深不准确。原因是电缆在计量轮上的包角θ只有20°~30°,造成电弯曲处的上部拉伸层和下部压缩层的界面-即不变形面不固定;当张力大时界面下降靠近计量轮;当张力小时,界面上升;也就是说,计量轮每转一周走过的电缆长度,随张力变化而有一点差别。积累起来差别就很可观了!电缆在起下过程中张力巨烈而无规律地变化,造成了测深误差过大。(2)计量轮磨损快,进一步加大测深误差。合力施加在计量轮上,此力可达数10KN,造成计量轮迅速磨损,进一步加大测深误差。另一种双轮计量装置也是美国产品,其起缆方式参见附图2。这种计量也是电缆移动,带动计量轮旋转,计数和转速送往仪器显示。不同处在于电缆是直线通过计量轮,仅靠对面的一个轮子用弹簧压紧电缆,防止计量轮打滑。这种计量方法由于电缆直线通过,所以计量轮每转一周走过的长度=π计量轮直径。与电缆直径,张力大小均无关系了。所以测深准确。且计量轮只承受弹簧力磨损小。但其也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计量张力。(2)结构十分复杂、成本很高(是马丁代克的4-6倍)。(3)电缆抖动会造成一定的测深误差。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综合以上两种装置优点,克服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用于油田测井车的新型计量器,可以测量井深、起下速度和电缆承受张力,而且测量精度高,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可通过走缆方式体现出来,如附图3所示,测深是电缆直线通过计量轮,由弹簧压轮压紧电缆防止打滑;两端张力轮处电缆弯曲通过。
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用新型结构是:一种用于油田测井车测量井深、起下速度和电缆承受能力的新型计量器,具有横梁5,在横梁5中部的吊架6下端装有计量轮1和计数电机2、横梁5中上部固定有压轮总成7,压轮总成7由压轮9、弹簧10、传感器11构成,弹簧10一端固定在压轮9轮轴上,另一端与传感器11相连,在横梁5两端各固定一个张力轮4,在横梁5下部计量轮1两侧各固定一个承力轮13。
为了保证高精度计量要求,本实用新型压压轮9和张力轮4之间装有注磁器或消磁器8,增加了自动注磁或自动消磁功能,使原本极繁重而又失之准确的手工注磁记号被取消了,对统一用户资料将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计量轮选用周长为1m的铝钢组合轮,既保证了耐磨,又减轻了重量。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①测深是电缆直线通过计量轮,由弹簧压轮压紧电缆防上上打滑。这种方法与“双轮装置”相同。所以其测深精度和磨损量与双轮装置相同。
②两端的张力轮处电缆弯曲通过,所以在固定张力轮的横梁上有张力计量,这一点又与“马丁代克”相似。
③由于在计量装置的两端电缆弯曲,有张力存在,所以中部测深部分的电缆是不会抖动的,所以进一步消除了抖动造成的误差。
④横梁上装有注磁(消磁)器,通过仪器控制,可进行对电缆消磁和注磁工作。
总之,本新型六轮计量器优点是明显的,它综合了马丁克与双轮计量装置的优点于一身。实际结构也较双轮计量装置(8个轮)简单许多,而精度却超过了双轮计量装置。在油田试用中达到了深度误差≤±0.01%。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马丁代克”走缆方式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双轮计量装置”走缆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走缆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实施例:图5所示结构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两个张力轮4通过轴承安装在横梁5两端,吊架3通过勾板、夹板固定在横梁5中部,计量轮1和计数电机2一同用轴承固定在吊架3下端,在吊架3上部两端各用轴承固定一个承力轮3,压轮9、弹簧10、传感器11位于压轮总成7内。各轴承密封方式均为双唇双面骨架密封,采用滑润油润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宗义,未经张宗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31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