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电缆式霓虹灯无效
| 申请号: | 95202904.9 | 申请日: | 1995-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6748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2-05 |
| 发明(设计)人: | 张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碧玲 |
| 主分类号: | F21S3/00 | 分类号: | F21S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黎光 |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结构 电缆 霓虹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饰灯具,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可产生光亮鲜丽视觉效果的电缆式霓虹灯。
传统使用的电缆式霓虹灯,由灯带、装设于灯带内的灯泡组、在灯带内连接各灯泡的电线及将外部电源接入灯带内的连接件构成。其中的灯带是用塑料成型机经挤压工艺制成的圆形管体,再采用插头与插座联接的方式使灯带与外部电源连接。插头与插座间一般装设有防尘罩壳,该防尘罩壳与插座间的结构采用公、母螺丝螺合的方式,因而组装不便,且易在旋转螺合时由于扭力作用而损坏防尘罩壳及螺纹。此外,圆管状的电缆式霓虹灯管体不易固定,增加了安装中的困难。
灯泡嵌设于管体中后,再在管体的外周缘加一包覆面,由于包覆面是一平滑面,故灯泡发出的光线直接透过包覆面。上述结构也就是将灯泡以间隔方式串联成一体,再将灯泡组包覆于一包覆层内,以免灯泡直接与外部接触造成事故等。这种电缆式霓虹灯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与一般灯泡相同,无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上述结构的电缆式霓虹灯作出改进设计,使便于组装及固定安装,并可产生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
本实用新型改进结构的电缆式霓虹灯,由透明灯带、嵌设于灯带内的灯泡组、穿设于灯带内与灯泡连接的连接线和与灯带一端衔接的衔接插头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衔接插头由套壳、与电源线连接的插头和与插头插接的插座构成;所述的插座与所述的灯带一端衔接并与穿出的连接线连接,插座两侧设有槽孔;所述的套壳为中空壳体,套壳一端开口两侧设有与插座两侧槽孔对应扣合的扣合部;所述的套壳包覆于所述的插头外。
所述的灯带是一截面呈矩形的管体。
所述的灯带外周缘是波浪起伏的表面。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图1、电缆式霓虹灯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电缆式霓虹灯衔接插头组合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图2,电缆式霓虹灯由灯带2,灯泡3、电连接线4及衔接插头5组配构成。其中灯带是一截面呈矩形的透明管体,灯带2的外周缘是有波浪起伏的表面,灯带2内嵌设灯泡3,并以电连接线4穿设于灯带2内连接各灯泡3。电连接线4由灯带2一端穿出并与衔接插头5相连。
衔接插头5由套壳51、插座52及插头53构成。套壳51是一中空壳体,套壳51前端的开口两侧设有扣合部511,插座52两侧设有与套壳51两侧扣合部对应的槽孔521,在插头53与插座52插接后,套壳51将插头53包覆于内。
插头53被包覆于套壳51及插座52间,套壳51兼具有防尘作用,且套壳51与插座52可直接卡合,组装十分方便;此外,截面呈矩形的灯带2因接触面增大也利于安装固定,如装设于墙壁上。
波浪状的灯带表面在点亮灯泡时可产生多面反射效果,灯泡3所发出的光线经多个反射、散射过程而多向扩散,产生光亮鲜丽的视觉效果。
制作中各构件的组装可采用下述方法:先在灯带2上开设槽孔以嵌设灯泡,再将电连接线4穿设于灯带2内,并将电连接线与灯泡3的接脚连接,最后再在灯带2的槽孔外缘加包覆层,包覆层外缘是波浪起伏的表面。
各构件的组装也可采用下述方法:沿灯带2的轴线剖开灯带,再将剖开的两侧灯带包裹电连接线4与灯泡3的组合体,最后将灯带2的剖开部分以热熔法密合。
电连接线4可由多条导线扭结为一体,再由灯带2一端穿出,通过衔接插头与外部电源连接。由于电连接线4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可从灯带2内的电连接线4上引出导线,作为与灯泡的电源连接线,使灯带2在吊挂装设时不会有受力拉引而断裂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衔接插头及灯带的改进设计,实现了组装方便,安装简单、不易损坏的发明目的,且有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碧玲,未经张碧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29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