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控式植物无土栽培器无效
| 申请号: | 95202704.6 | 申请日: | 1995-0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236736Y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09 | 
| 发明(设计)人: | 沈晓阳;那宁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晓阳;那宁馨 |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01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控 植物 无土栽培 | ||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植物无土栽培的一类栽培器。
单体的植物无土栽培由植体、基质、营养液和栽培器组成。植物的生长直接受根区的水气平衡,营养液的浓度、PH值、温差及环境湿度的影响。
为创造适宜植物生长的根际条件,目前单体的植物无土栽培技术是采取调节基质的孔隙度控制水气比,开设溢流孔限制根际水位的上限,用多孔材料毛吸供水控制水量,以及经常清洗基质与溶器等措施与方法。市场上的营养自供盆采用的就是上述的基本方法。但这些技术对大众来讲技术过于复杂,且不规范,应用时不易掌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性能优越、使用简单的自控式植物无土栽培器,它能以自身特有的结构有效的自动控制根际水位恒定,保证根区水气平衡,调节环境湿度,维护营养液的浓度和PH值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按照水的用途在结构上分上、中、下三层,中心部位设置栽培植物的栽植钵。其中上层为蒸发层,中层为贮液层,下层为供液层,中心为通气腔。栽植钵穿过上、中两层至下层底部置于通气腔中,内装相对少量的栽培基质,传输营养液和固定植株。
蒸发层内装普通的水,环绕在植物的周围,开放于空气中,水份的蒸发与环境温湿度相关,高温干燥的环境下蒸发量大,低温潮湿的环境下蒸量小。因此具有调节环境湿度的功能。
贮液层内存贮营养液,下层的供液层面低于水位控制管口时,其中的营养液就会自动流出补充至供液面封住水位控制管口时止,保证供液层液面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从而实现根际恒水位的自动控制。
供液层容纳植物根系和栽植钵的底部。向植株以恒定水位提供营养和水份,根际水位的恒定控制是无土栽培时最重要的技术条件,它能有效的防止因液面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根腐烂和根窒息。
栽植钵是空心园台形网状多孔体,内装固定植物的基质,从供液层毛吸营养液向钵体内输送水份和养份。新栽的植物小苗完全靠此途径生长。基质固有的物理性质决定其持水量的大小,适宜无土栽培的基质都能自动保证其内部适宜的水气比,无需人工调整(例如岩棉)。生长的根系要穿过网孔进入通气腔中呼吸,一部分进入供液层营养液中吸收水份和养份。
供液层液面以上的空腔部分为通气腔,其中的气体由通气孔交换,气孔的大小及数量决定其中氧气的含量与空气湿度,只要制造过程中设计合理,其水气比就会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通气腔的存在为植物根系呼吸造就了良好的环境,并可促进功能根的分化形成。
综上所述基质固有的水气环境与通气腔造就的水气环境,就是植物根区的水气环境,从而实现根区水气平衡的自动控制。
贮液层和供液层中的水,分布在栽培器的结构内部,自然的蒸发量很小,绝大部分为植物根系所吸收。蒸发层中的水独立存在,它的蒸发不影响营养液浓度的改变。所以营养液的利用率很高。
由于水份自然损失的减少,使补液间隔时间增长。实际中观察,一般夏季一个月,冬季两个月,补一次营养液即可。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自控式植物无土栽培器的半剖面图。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栽培器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栽培器包括蒸发层(9),贮液层(1),供液层(4),栽植钵(5)等四部分组合而成。
在蒸发层(9)内加入普通的水。在贮液层(1)中加入营养液或水和相应的颗粒肥料(实施例图1中,贮液层可取下加水)。当供液层(4)中的液面低于水位控制管口(3)时,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空气就会自动进入贮液层(1)中,营养液由供液口(2)自动流入供液层(4)中,至液面封闭水位控制管口(3)时止。栽植钵(5)穿过蒸发层(9)和贮液层(1)置于通气贮体(6)内,立于供液层(4)内的营养液中,其内生长的根系吸收营养液使供液层液面(4)下降至水位控制管口(3)刚露出时原平衡破坏,贮液层中的营养液再次流入供液层中,至封闭水位控制管口时止。此过程随植物不断的吸收营养液反复自动进行。贮液层(1)与供液层(4)的连接处设有通气孔(8),栽植钵的上沿与蒸发层间设有通气孔(7)。通气孔(8)与(7)交换通气腔体(6)以内的空气。栽植钵(5)可以自由取出与放入,以便随时检查植物根系生长的情况和随意更换栽培植物的种类。
本实用新型的多种自动控制都是利用自身结构特点和材料特性实现的,所以原理并不复杂,容易制造,使用简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晓阳;那宁馨,未经沈晓阳;那宁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27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