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波螺旋绕带式传热夹套无效
| 申请号: | 95201751.2 | 申请日: | 1995-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22501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8D1/00 | 分类号: | F28D1/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怀禹 |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绕带式 传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或传热设备的装置。
在酿造、生化、医药行业中,发酵过程常在大型发酵罐中进行。其工艺特点是物料体积大,反应压力低。为及时移走罐内热量,控制适当的物料温度,并使温度分布均匀,常在罐壁外一定部位设置冷却夹套在背景技术领域中,冷却夹套已有多种型式,发酵罐上常用的有:半圆管型(在罐壁外焊接半圆管);小半圆管型(约130°圆弧的管壁)和螺旋板式蜂窝点型。在相同的冷却介质流量下,半圆管型的传热系数低,焊缝长;小半圆管型的流体阻力大,焊缝长;螺旋板式蜂窝点型的传热系数低,蜂窝点处应力高,塞焊质量难以保证。并且,上述各种夹套都只能在狭小的工艺参数范围内工作,难以适应不同工艺特点的需要,也难以组织标准化的制造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它提供一种多波带结构和各种错位螺旋绕带方式的传热夹套,以便克服背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筒体及缠绕在筒体上的绕带。多波带以一波错位螺旋地缠绕于筒体外壁,形成流体通道,带内相邻两波之间以塞焊点与筒壁连接,相邻两匝多波带之间以对接焊缝与筒壁连接,同一匝两端的对位波以焊缝自相对接,错位波处加过渡节使各匝对接焊缝错开,首末错位波处分别是流体的入口、出口。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
1.多波带可以按所需的波数形成流体通道,在输送泵允许的范围内提高流速,得到较高的传热系数,可以代替传统的发酵罐内的冷却蛇管;
2.可以组织通用型多波带的制造生产,降低制造成本;
3.波形的设计可以兼顾传热性能和强度;
4.多波带与筒体的连接,避免单面角焊缝,采用连续轧制的制造方法,可以保证塞焊点与筒壁之间良好的贴合,使之便于施焊且有较好的受力状态,从而提高焊接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
5.两匝多波带之间采用对接焊,缩短了焊缝长度。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宜于采用2~4波的波带,在大型发酵罐的冷却夹套中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一波通道错位螺旋绕带方式示意图;
图2、二波通道错位螺旋绕带方式示意图;
图3、三波(全波)通道错位螺旋绕带方式示意图;
图4、三波带截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将多匝多波带1、1′以一波错位螺旋缠绕在筒体2外壁,形成流体通道,带内相邻两波之间,如图4所示,分别以塞焊点3与筒壁连接,相邻两匝多波带1、1′之间以对接焊缝4与筒壁连接,同一匝两端的对位波5以焊缝6自相对接,错位波11处加过渡节7使各匝对接焊缝6错开。流体由入口8处流入,经多波带1与筒壁空隙、过渡节7、下一多波带1′与筒壁空隙,从出口9处流出。
如图2所示,将多匝多波带1、1′以两波或两波以上错位螺旋缠绕于筒体2外壁,形成流体通道,同样,带内相邻两波之间以塞焊点3与筒壁连接,相邻两匝多波带1、1′之间以对接焊缝4与筒壁连接,同一匝两端的对位波5以焊缝6自相对接,错位波11处加过渡节7使各匝对接焊缝6错开,首末错位波处加联接箱10分别是流体的入口8、出口9。
如图3所示,将多波带以三波(全波)错位螺旋缠绕于筒体2外壁,形成流体通道,带内相邻两波之间以塞焊点3与筒壁连接,相邻两匝多波带1、1′之间以对接焊缝4与筒壁连接,首末错位处加联接箱10分别是流体的入口8、出口9。
如图4所示,多波带1的波数按需要设定,从理论上来说应大于或等于2,一般为2~4波,其波形由R、r1、r2圆弧构成,半径R>r1≈r2。
现以有效容积60m3的啤酒发酵罐为例:计算表明,采用双波带且取双波螺旋绕,与采用螺旋板式蜂窝点冷却夹套相比,可以使冷却介质侧的传热系数提高22%,总传热系数提高9%;焊缝长度减少30%,塞焊点数减少50%;而流体阻力仅增加了不到一米水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1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