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型变截面轧机后立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5201332.0 | 申请日: | 1995-0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232804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8-14 |
| 发明(设计)人: | 康永林;迟道坤;刘德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B37/00 | 分类号: | B21B37/00;B21B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玲莉 |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轻型 截面 轧机 后立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机的立辊装置,特别是变截面轧机的后立辊装置。
变截面轧机的后立辊装置是轧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轧件的宽度尺寸和形状精度。目前国内、外轧机,特别是变截面轧机为了解决轧件的宽度尺寸控制和防止轧件纵向及侧向弯曲,在轧机送料侧相反方向一侧装有一后立辊装置,此装置虽然在解决轧件宽度尺寸及防止轧件弯曲问题上有明显效果,但这种装置属夹钳式结构,其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安装、维修不方便,尤其不利的是这种结构的后立辊装置占用空间大,使轧机两牌坊间距增大。造成辊身长度增加,轧机刚度降低、设备重量增加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轻型的变截面轧机后立辊装置,采用悬臂式立辊结构,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空间少、可明显缩短两扇牌坊间距和轧辊辊身长度,减少设备重量,并且维修、操作方便,在调整轧件宽度尺寸范围、控制轧件宽度尺寸精度方面优于现有的后立辊装置。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后立辊(4)、摆臂(3)、耳轴架(6)、偏心轴机构(11、12)、轴座(13)、托架机构(5、7、8、9、10)、螺旋顶杆(14)、拉簧(15)组成。其中偏心机构包括连接杆(11)和摆动锁轴(12),托架机构包括浮动板(5)、支撑杆(7)、固定板(8)、弹簧箱(9)和调节螺栓(10)。
后立辊(4)与摆臂(3)连接,摆臂顶端一侧装有一拉簧(15),在摆臂另一端通过耳轴架(6),用一摆动锁轴(12)套入轴座(13)中并固定在牌坊上,连接杆(11)连接一对立辊臂的耳轴架。在摆臂侧面的牌坊上装有一螺旋顶杆(14),此螺旋顶杆与牌坊上的液压缸相接,立辊的下端是一浮动板,浮动板由下方中心的支撑杆(7)支撑。
当后立辊工作时,随着轧制的进行,立辊可在浮动板(5)上浮动,其浮动量的大小,可通过调解螺栓(10)进行调解。根据轧件宽度尺寸不同,后立辊开口度大小通过调整螺旋顶杆(14)确定。当轧件送进时,螺旋顶杆通过装在牌坊上的液压缸及拉簧(15)使后立辊在已定的开口度上再张开一定量,轧制时,液压缸推动螺旋顶杆进给一定量,使后立辊开口度再合到指定控制尺寸。
后立辊的前、后、上、下位置调整方法是:用连杆(11)和摆动锁轴(12)调整后立辊前后位置;通过轴座(13)和调节螺栓(10)调整后立辊上、下位置。可见,此后立辊装置的立辊位置前、后调整,上、下调整及开口度大小调整都是简单且方便的。并且此种形式的立辊臂和浮动板比现有的夹钳式立辊臂及托架的体积和占用空间明显减小,进而可明显缩短两扇牌坊间距和轧辊辊身长度,减少设备重量及提高轧机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13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体式屋面水箱二次净化器
- 下一篇:正温度系数电阻管路加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