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壳式湿背燃油蒸汽锅炉无效
| 申请号: | 95200890.4 | 申请日: | 1995-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1566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20 |
| 发明(设计)人: | 席代国;张伟云;喻孟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国营黄陂锅炉厂 |
| 主分类号: | F22B31/00 | 分类号: | F22B31/00 |
| 代理公司: | 广东粤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卉 |
| 地址: | 51052***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壳式湿背 燃油 蒸汽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尤其是一种既方便检修,又能防止管板管孔开裂的湿背式燃油蒸汽锅炉。
现有锅壳式湿背燃油蒸汽锅炉,其回燃室后管板与锅壳后管板间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开孔、角焊连接,在这种情况,角焊残余应力大,角焊端头水冷不足,易开裂,并会引起管板管孔裂纹;另一种是锅炉尾部无开孔,回燃室后管板与锅壳后管板之间用连接杆件连接,由于无开孔,锅炉定期检查时,人必须从前端进入,通过炉胆进到回燃室,十分不便,且锅炉内空气不流通,检查人员进入后较危险,同时一旦炉内积存有可燃油汽,则在点火时会产生烈性爆燃,烟气量骤增,引起炉内压力剧增,由于没有开孔用以排泄烟气,可能会损坏炉体,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方便检修、观火,又能避免管板管孔裂纹,并能有效防止锅炉点火可能出现炉内压剧增而损坏炉体的湿背式燃油蒸汽锅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回燃室后管板与锅壳后管板之间采用扳边开孔全对接结构,具体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锅壳、炉胆、回燃室等部件,回燃室后管板(1)向外扳边形成开孔(3),锅壳后管板(2)向内扳边形成开孔(4),两孔对合焊接成一体,以实现降低锅炉结构应力,防止管板管孔裂纹的目的。
为了便于检修、观火,且能防止锅炉在点火时可能产生的爆燃对炉体的破坏,在开孔(4)上设置有检修防爆观火装置。
由于上述解决方案中在回燃室和锅壳的后管板之间采用了扳边开孔全对接结构,并在开孔(4)上设有检修防爆观火装置,因此它降低了后管板连接处的应力,有效地防止管板管孔常出现裂纹的现象,大大延长了锅炉的使用寿命,而检修防爆观火装置的设置,克服了目前湿背式燃油汽锅炉定期检查、维修不便,点火可能产生爆燃损坏炉体的缺陷。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锅壳、炉胆、回燃室、回燃室后管板(1)、锅壳后管板(2)、检修防爆观火装置等部件,回燃室后管板(1)向外扳边、开成开孔(3),锅壳后管板(2)向内扳边形成开孔(4)后全对焊连接成一体,在开孔(4)处设有一检修防爆观火装置,该装置由外金属筒套(5)、内金属筒套(6)、固定耐热材料筒套(7)、活动耐热材料筒套(8)、上法兰盘(9)、下法兰盘(10)、弹簧(11)及滑杆等部件组成,活动耐热材料筒套(8)置于固定耐热材料筒套(7)中,其外再依次套接内金属圆筒(6)和外金属筒套(5),外金属筒套(5)焊接在开孔(4)上,上法兰盘(9)固定在活动耐热材料筒套(8)上,下法兰盘(10)固定在锅炉壳体上,套在滑杆上的弹簧(11)一端由螺帽固定,另一端压在上法兰盘(9)上。锅炉需要检修时,将检修防爆观火装置卸下,检修人员可直接从开孔(4)和(3)进入回燃室工作,安全方便;当锅炉点火时,如果炉内积存的可燃油汽产生烈性爆燃、炉内压剧增,在压力超过一定限度后,即可推动上法兰盘(9)使烟气从炉内排出,炉内压回落,当炉内压回落到正常值时,弹簧(11)的弹力超过炉内压力,即可将上法兰盘(9)压紧,以密封回燃室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国营黄陂锅炉厂,未经广州市国营黄陂锅炉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08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