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防假冒酒瓶无效
申请号: | 95200496.8 | 申请日: | 1995-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286150Y | 公开(公告)日: | 1998-07-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汉川县陶瓷厂马口工艺陶瓷厂 |
主分类号: | B65D49/12 | 分类号: | B65D49/12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230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使用 假冒 酒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盛装酒液等各种液料的一次性使用防假冒酒瓶,尤其是涉及由陶瓷材料制成的一次性使用防假冒酒瓶,它具有较强的防伪防假功能。
现有的酒瓶无论是玻璃还是陶瓷酒瓶,虽形状各异,但其基本结构相同,以瓶体作为其贮液的主要部分,在瓶体的上方设置瓶颈,瓶颈的上端开设有瓶口,罐装酒液后,加塞封盖,即完成酒瓶的封装,饮用时,旋盖启塞或去封启塞即可,这种结构的酒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酒瓶被使用后不会留下任何印记,因此,它仍能被回收而多次使用,这无疑为假冒伪造名酒的制作者提供了条件和方便,而给生产厂家、社会,尤其是消费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目前,在酒瓶的包装和封装中虽已采取了一些防伪的技术措施,如采用拉扣封盖、防伪商标等,但是,作为酒液包装主体部分的酒瓶仍无使用后的印记而可被回收使用,因此,仍不能有效防止假冒伪劣酒的生产和销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封装后的酒瓶被使用后留下永久印记的一次性使用防假冒酒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的方案来实现:具有瓶体1,瓶体上部设置有瓶颈2,瓶颈的上端开设有瓶口5,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瓶颈瓶口的上端通过搭头4搭接有一层环状的上瓶颈3,且在上瓶颈与瓶颈之间相隔有空隙。
根据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特点在于在瓶颈的上端加设了一层上瓶颈,构成双瓶颈结构,封装时,先将密封塞6压入瓶口,尔后再在上瓶颈上安设顶塞7,最后再沿上瓶颈和瓶颈上部进行封口或者封盖,饮用时,必须去除封盖和顶塞7并去掉上瓶颈3后,方能方便地开启与瓶口相配置的密封塞6,才能完成开启酒瓶的任务,而去掉上瓶颈则为酒瓶的开启使用留下了永久的印记,使包装主体酒瓶的外形结构发生了一个明显的特征变化,从而达到运用酒瓶本身来进行防假防伪目的。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上瓶颈与瓶颈之间是通过截面很小的搭头相联接的,它们之间大部分为不相联的空隙,联接强度较小,略施外力敲击或板撬,即可去掉上瓶颈,使用起来仍十分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密封塞加顶塞的封口方式,可防止密封塞的松脱,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酒瓶瓶口的密封性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较强的防假防伪功能,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性能好的特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左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A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封装后的半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2、3、4所示,具有瓶体1,瓶体上部固设有瓶颈2,在瓶颈的上端开设有圆形瓶口5,在瓶颈瓶口的上端安设有2个搭头或3个搭头,对称分布,搭头的上端搭接有一个外径与瓶颈相同的环形上瓶颈3,上瓶颈的内孔可略大于瓶口直径,在上瓶颈3与瓶颈2之间相隔有2-4mm的空隙,一般相隔3mm空隙,此外,在上瓶颈3和瓶颈2的上部外面可设置螺纹,封装使用时,先将密封塞6放入瓶口,再在上瓶颈3的孔中安放顶塞7,尔后再在上瓶颈和瓶颈上部的外面加封口8或加封盖,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酒瓶可由陶瓷制成,也可用玻璃等其它材科制成,由于陶瓷酒瓶具有使贮放的酒更为醇香的特点,因此用本实用新型的酒瓶来封装酒液将会收到防假和保醇的双重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汉川县陶瓷厂马口工艺陶瓷厂,未经湖北省汉川县陶瓷厂马口工艺陶瓷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04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