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鞋用减震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95195234.X | 申请日: | 1995-07-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148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9-10 |
| 发明(设计)人: | 郑珉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常秀 |
| 主分类号: | A43B21/26 | 分类号: | A43B21/26;A43B13/18 |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左明坤 |
| 地址: | 韩国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用减震系统,特别是一种位于鞋跟处的减震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诸如鞋用自动减震系统的高技术,它可以获得非常高的能量反弹,吸收高冲击压力下的震动,并且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一般说来,震动吸收型的鞋内底已经被用在各种鞋子和靴子中,它们是由诸如蜂窝状的泡沫塑料、泡沫橡胶等可压缩的、弹性材料制成。这种鞋内底仅仅能用于减震,而对于穿用者的穿用是否舒适,并没有什么改进。
一些在先技术已经提供了具有设置在脚前掌区域或是脚跟区域的空气震动吸收元件的鞋内底,还有一些是在脚前掌区和脚跟区在这些空气震动吸收元件之间提供了能进行空气循环的震动吸收元件。这些震动吸收元件具有机械组件,以使空气循环,并且能在行走过程中对鞋子和靴子进行换气。
这些在先技术中的一些已公开在英国专利2189679和357391中,美国专利3180039,2716293和1213941中,以及德国专利3144207中。
在某些鞋子和靴子和帆布鞋以及其它鞋类中,在鞋跟处带有脚踏驱动泵,后者与位于鞋的足尖部或是其它部位的一个或是多个空气气垫相连接。这类在先技术中的一些已公开在美国专利4995173中,以及本发明人的韩国专利60907中,韩国已公开专利94-7402(申请号为91-20722),94-1007(申请号为92-1238)和94-10008(申请号为92-1239)中。在鞋子中底的后跟部。
这一装置包括两个水平的、正交的、呈半椭圆形的平板,后者具有向外的圆弧表面,彼此在一端相连,并且有一组弹簧设置在平板之间,在平板的一端与平板相连接。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位于鞋跟部的改进了的减震系统,或称缓冲装置。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诸如鞋用的自动减震系统的高技术,它可以获得非常高的能量反弹,吸收高冲击压力下的震动,并且可以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本发明由位于鞋跟部的一个或多个缓冲弹簧,自动震动吸收装置和连接平板构成。
根据本发明,这种改进了的鞋用的减震系统包括:
缓冲装置的第一种构成方式,它包括:
相应形成在上平板和下平板上的铰链和接头;
“H”形的上链节和下链节通过销钉相连接;
保持元件和拖曳元件通过销钉相连接;
在拖曳元件上形成有导向杆,在保持元件上形成有孔口,后者与导向杆相接合;
弹簧连接在保持元件和拖曳元件之间,并形成为缓冲弹簧装置。
本发明的第二种构成方式,它包括:
左平板和右平板连同位于这些平板的上、下、前和后面与这些平板形成一体的连杆,被连接成“X”形状;
形成在右平板的中心部位带有倾斜部的连接孔口,和形成在平板较低处的铰链;
倾斜凸出部分形成在左平板的中心部位;板较低处的铰链;
倾斜凸出部分形成在左平板的中心部位;
缓冲弹簧与连杆相耦合。
本发明的第三种模式,它包括:
形成在主平板前部和后部上的若干铰链,和形成在主平板端部的耦合杆;
接合铰链形成在中心耦合杆上部的两侧,而且形成在下端两侧的耦合杆和形成在左平板上的倾斜导向平板,安装在主平板中心部位的两侧;
右平板耦合在主平板的两侧;
具有棘爪向内的铰链,形成在平板的上部,倾斜的导向平板形成在该平板的一侧,铰链轴形成在该平板的下部;
缓冲弹簧装置耦合在铰链轴上,后者形成在主平板以及左平板和右平板上。
本发明的第四种模式,它包括:
形成在上平板周边的一组连杆;
下平板比上平板大,而且有一组连杆形成在与上平板相对应的下平板周边:
工作孔口形成在平板的内侧,具有嵌入孔的立杆形成在平板中心部位的两侧,嵌入立杆形成在与下平板相对应的上平板上,并且插入该孔中;
缓冲弹簧装置与平板上的杆相耦合。
本发明的第五种最佳模式,它包括:
构架的两侧凸出在上平板中心部位的下面,并且形成有一个耦合孔;
工作孔口形成在下平板的内侧,并且在下平板的中心处形成有耦合孔,使销钉耦合插入该孔中;
拖曳元件具有位于工作孔口处的滚轮,而且可以绕销轴转动;
缓冲弹簧装置耦合于拖曳元件上。
图1为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种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最佳模式的分解透视图。
图3A为图2组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3B为图3A处于震动吸收状态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常秀,未经高常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52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镀敷模塑制品和制备镀敷模塑制品的方法
- 下一篇:聚四氟乙烯层压膜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