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中间联接扭杆的悬架无效
申请号: | 95193051.6 | 申请日: | 1995-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65C | 公开(公告)日: | 1999-11-24 |
发明(设计)人: | C·B·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4 | 分类号: | B60G21/04;B60G2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蔡民军 |
地址: | 澳大利亚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中间 联接 悬架 | ||
1.一利车辆悬架系统,它由支承车身的两个横向间隔的前端车轮组件和两个横向间隔的后端车轮组件构成,每个车轮组件包括车轮和一个将车轮联接到车身的支架,该支架允许车轮相对于车身在垂直方向运动,第一机械联接装置分别将两端横向间隔的车轮组件联接起来,而第二机械联接装置分别将两侧纵向间隔的车轮组件联接起来,每个第一和第二机械联接装置,根据一个车轮的垂直方向运动,相应地调整同一个机械联接装置上另一个车轮,使之作相反方向的垂直运动,其中第二机械联接装置同时用来产生一种运动,该运动正比于两个连在车辆同一侧的车轮的平均运动,传递构件将一个第二机械联接装置上所产生的这种平均运动传递到车辆另一侧第二机械装置上,因此,第一和第二机械联接装置共同起到控制车身俯仰和侧倾的作用,跳动时弹性支承车体,提供四个车轮的防跳动刚度和对侧倾的独立控制,使所有车轮上的载荷保持一致,从而保证所有车轮的牵引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描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中,每个第一和第二机械联接装置包括两个传递扭矩的构件,它们的一端分别联接在车轮组件上,由车身支承并能够在其中相对转动,这两个扭矩传递构件工作相联,当一个扭矩传递构件转动时,使另外一个扭矩传递构件在相反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描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中,各第二机械联接装置中两个扭矩传递构件之间的工作联接结构,使一个扭矩传递构件的转动能够导致同一个第二机械联接装置上的另一个扭矩传递构件以相反方向转动,和/或使另一个第二机械联接装置中的一个或两个扭矩传递构件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描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中相邻的扭矩传递构件由一个工作联接装置联接,联接位置由相邻的扭矩传递构件的平均位置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描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中,传递构件用来传递上述工作联接装置的运动,该运动由一个第二机械联接装置中两个相邻扭矩传递构件的平均位置决定,它被传递到车辆另一侧工作联接装置上,使另一个第二机械联接装置的扭矩传递构件产生相似的平均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描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中,至少有一个上述的第一和第二机械联接装置包括有一个齿轮传动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描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中,每个第一机械联接装置中的两个扭矩传递构件由齿轮传动系联接,其中包括一个安装在扭矩传递构件上第一伞齿轮和一个或多个与第一伞齿轮工作啮合的中间伞齿轮,该中间齿轮安装在一个轴上并绕着垂直轴线转动,使上述两个扭矩传递构件之一根据另一个扭矩传递构件的转动而在相反方向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2、3或7所描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中,每个第二机械联接装置的两个扭矩传递构件由一个齿轮系联接,该齿轮系包括分别安装在两个扭矩传递构件上的第一伞齿轮,和与第一伞齿轮工作啮合的中间伞齿轮构成,中间伞齿轮由支座支承,该支座可围绕扭矩传递构件中第一伞齿轮公共轴转动,因而,该支座相应于第二机械联接装置中两个扭矩传递构件的平均转动而共轴转动,上述的中间伞齿轮安装在这个支座中,并绕着支座中的一个轴转动,根据一个扭矩传递构件的转动,使另一个扭矩传递构件以相反方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描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中,两个第二机械联接装置中的中间伞齿轮支座被传动装置联接起来,使一个中间齿轮支座的转动导致另一个中间齿轮支座在相反方向转动,从而控制车身的侧倾。
10.根据权利要求2、3、4所描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中,每个第二机械联接装置中的两个扭矩传递构件由一个连杆机构联接,它根据其中一个扭矩传递构件的转动,使另一个扭矩传递构件产生反向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描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中,对两个第二机械联接装置中的连杆结构采用一个传动装置联接,以便根据由于两个扭矩传递构件同步运动而引起的连杆运动,使另一个连杆结构上的两个扭矩传递构件产生反方向的平均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描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中,两个连杆结构之间的传动装置采用液压驱动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描述的车辆悬架系统,其中,两个连杆结构之间的联接采用杆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动力有限公司,未经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305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