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收性片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吸收性物品无效
申请号: | 95121142.0 | 申请日: | 1995-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97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22 |
发明(设计)人: | 滨岛美次;山本耕裕;河崎宏典;中西稔 | 申请(专利权)人: | 花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L15/16 | 分类号: | A61L15/16;A61F13/15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性 及其 制备 方法 物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片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包含上述片材的吸收性物品。更特别的是涉及一种具有良好吸液性、透液性和液体扩散性的吸收性片材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含上述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为提高体液吸收性能,已提出许多涉及用以解决成年人之不便的吸收性物品如卫生巾和卫生垫的技术,并且时至今日又有诸多的改进。迄今为止的改进仅针对液体吸收速度的提高,防止由吸收体回流到表面材料,防止泄漏,以及减少对皮肤的粘贴感。
例如,已有人提出用超吸收聚合物来代替亲水性吸收性片材或纸浆。超吸收性聚合物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如离子渗透压来吸收和保持体液,并显示出可提高液体吸收性,并且防止吸收液的回流,而亲水性吸收片材或纸浆只是再其纤细的空间中物理性吸收和保持液体。超吸收性聚合物的使用可实现液体吸收性的提高。目前,绝大多数的吸收性物品都具有含与纸浆一同使用的超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体。
然而,采用超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物品在防止泄漏方面仍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使用者对吸收性物品的主要抱怨就是吸收液体的泄漏。
这就是说,通过离子渗透压来吸收并保持液体的超吸收性聚合物在吸收速度上仍有限制。而且,因为超吸收性聚合物在变湿后就不能再吸收液体,所以它们必须与具有高吸收速度的纸浆或吸收性片材一起使用。但是,在被形成为柔软蓬松的吸收层后,纸浆只能局部地吸收,因而其液体扩散性能较差。
另外,纸浆仅在干燥时才具有压紧回复性及柔软回复性,而在湿的时候其强度急剧减弱,几乎不具有这些回复特性。因此,在用于有压力的时候,湿纸浆产生变形,并严重减少用于液体吸收的有效空间(以后称之为吸收空间)。其结果是,吸收的液体很容易回流,导致不舒服的粘着感和产生泄漏。
相应于由于变形产生的吸收空间减少,液体渗透到超吸收性聚合物的阻力则增加。其结果是,聚合物的吸收效率被减弱,而且变形后的整体重复吸收率也显著降低,并由此产生泄漏。
为克服蓬松纸浆扩散性能差的缺陷,并补偿由于受压变形而产生的吸收空间减少,已提出将纸浆压实,以增加其密度,并由此改善其扩散性能和防回流性能。然而,这样的技术不仅不能解决纸浆在湿的时候强度急剧降低的难题,而且还产生以下不利:由于纸浆纤维层之间的距离短使得液体向吸收性聚合物扩散的阻力增加,并由此侵损吸收性能。也就是说,由蓬松纸浆构成的吸收体都不会满足液体吸收和扩散的需要,并且从吸收性能和防泄漏的角度讲也是不够的。
另一方面,大多数市售的吸收性片材都是通过制备湿纸时由天然纸浆制得的。在制备湿纸的过程中,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脱水,湿压,然后干燥,可在纸浆纤维层之间产生强张力,使得在脱水和干燥的程序时由于水和氢键间的界面张力的原因,纤维变得密实。其结果是,所制得的吸收性片材在吸收和排导液体时非常慢,实质上吸收液体的空间急剧减少。
已尝试用起皱和压花的方法来提高吸收性片材的蓬松性。然而,起皱和压花仅带来厚度的明显增大,但由纸浆纤维构成的液体吸收空间几乎没有增加,且在吸液和渗透性能方面没有提高。
也曾有人提出主要包含蓬松纤维素纤维的吸收性片材。因为蓬松纤维素纤维的间距大,所以以其制成的吸收性片材具有卓越的液体吸收速率和液体渗透速率,但是,其扩散性能较次。因此,吸收性片材仅把液体保留在其表层,并缺少干燥感。而且,如果在已吸收液体的吸收性片材上施加压力,很容易出现吸收液体的回流。另一方面,也提出过主要由细纤维径的软木纸浆或硬木纸浆组成的吸收性片材。由于其高密度引起的毛细管作用,这种类型的吸收性片材在液体吸收和扩散性能上表现优秀,但其液体渗透性能较差,因此,该片材仅把液体保留在其表层,并缺少表面干燥感。这样,单一的吸收性片材很难具有液体吸收性,渗透性和扩散性。
也曾试图通过干纸制造方法如空气层方法来制备膨松吸收片材,在该方法中纸浆纤维蓄积成蓬松状态,并通过适当的粘合剂粘合在一起。根据此方法,可得到在干燥时密度非常低的、纤维间距大的以及液体吸空间大的吸收性片材。这种类型的吸收性片材在吸收液体时可维持大的吸收空间,但几乎不具有液体扩散性能。而且它也牵涉到象蓬松纸浆在潮湿时如果施加压力就会产生压紧变形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花王株式会社,未经花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211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