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抑制性润滑油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95120236.7 | 申请日: | 1995-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83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09 |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俊男;五十岚仁一;松山阳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10M143/00 | 分类号: | C10M14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抑制 润滑油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油组合物,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高氧化抑制性能的润滑油组合物。
普遍认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已知为DBPC)作为润滑油如典型的汽轮机油的氧化抑制剂是高度有效的。然而,当DBPC用于汽轮机油中时,较低分子量的DBPC本身经过长时间处在高温下易散逸或蒸发。
日本公开特许60—156644记载了空间位阻的羟苯基羧酸酯作为合成有机聚合物、动物油和植物油、烃类、润滑剂等的稳定剂的用途。这种稳定剂的特定实例据公开为(3,5-二叔丁基-4-羟苯基)丙酸酯。尽管这一化合物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相比更耐散逸或蒸发损失,但就氧化制性而言不太有效。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特别提供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它基本上包括一种具有独特性能和/或独特结构的基油和选择量的特定类别的脂肪酸酯,以便在长时间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同时,获得同时有助于抑制或防止氧化和淤渣形成的协同效应。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一种润滑油组合物,它包括由(A)矿物油,在40℃下动力粘度为5—200mm2/s和芳烃含量低于15wt%,(B)具有2—16个碳原子的烯烃聚合物或其氢化物,数均分子量为250—4,000,和(C)具有1—4个C1—C40烷基且这些烷基的总碳原子数在6—40范围内的烷基苯,所组成的组中的一种或多种基油,该基油或油与占总组合物0.1—5.0wt%的3-甲基-5-叔丁基-4-羟苯基取代的脂肪酸酯掺混,该脂肪酸酯由下式表示:
其中R1是具有1—6个原子的亚烷其,R2是具有1—2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链烯基。
本发明的润滑油组合物能够广泛用来润滑从汽轮机、汽油机、柴油机、自动或手动变速器、差动或工业齿轮、液压传动机、压缩机、制冷机、切削机、辊压、压制机、锻造、压榨、拉伸、穿孔、热处理、放电或类似金属处理到滑架、轴承和其它欲润滑基底的那些操作组件和部件。
从以下某些实施方案的详细叙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本发明中由(A)表示的组分是一种矿物油,40℃下的绝对粘度为5—200mm2/s和芳烃含量低于15wt%。绝对粘度低于5mm2/s时将因成膜性能差而缺乏润滑性,当暴露于高温环境时会加大蒸发损失。若粘度高于200mm2/s,所得到的油组合物的流动阻力增大,因而在润滑部位磨擦阻力增大。优选的动力粘度因而保持在10mm2/s—100mm2/s范围内。组分(A)的芳烃含量优选低于10wt%,更优选低于7wt%。脱离该特定的芳烃含量将无法与所特定的脂肪酸酯在同时防止氧化和淤渣形成时获得预定的协同效应,即使绝对粘度符合规定。曾发现,最低芳烃含量是2wt%或2wt%以上可以确保淤渣溶于所得到的润滑油组合物。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芳烃含量表示根据ASTMD2549(由洗脱色谱法分离高沸点油的代表性芳族和非芳族级分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芳族级分的含量。芳族级分通常包括烷基苯,烷基萘,蒽,菲和其烷基化物,四个或四个以上环的苯缩合物,以及杂芳烃如吡啶,喹啉,苯酚类和萘酚类。
组分(A)可以从以下获得:(1)链烷烃基和/或混合基原油的常压蒸馏;(2)链烷烃基和/或混合基原油的常压馏出物的减压蒸馏;(3)馏出物(1)和(2)的中等程度氢化裂解;(4)由(1)、(2)和(3)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5)为(1)—(4)的脱沥青油(DAO);(6)油(5)的中等程度氢化裂解;以及(7)由(1)—(6)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这些起始油可加以精制,回收润滑级分备用或在进一步提纯之后使用。这一精制或提纯工艺可通过氢化裂解或精制溶剂抽提(如用糖醛),溶剂脱蜡或接触脱蜡,粘土处理(如用酸性或活性粘土),以及用硫酸、烧碱等洗涤,而合适地进行。这些不同的工艺可以按所需顺序和频率结合使用。无须多言,其它矿物油混合物同样可用作组分(A),只要符合本文所规定的动力粘度和芳烃含量两参数。
在本发明润滑油组合物的基油单独选自组分(A)的情况下,经过上述处理的以上所列举的起始油(1)—(6)的使用量占总组分(A)的50wt%以上,优选70wt%以上,更优选80wt%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石油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石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202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唑啉酮
- 下一篇:新的磺酰胺类化合物及其作为药物的用途





